摘要:书中就写到:中国芯片必须要国产化。国家必须要当作重要战略来抓。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电脑基本都是进口,很多老百姓连打字都不会。而局座张召忠就能直接提出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眼光,和准确的语言。
在20多年以前,那个电脑还没有普及,甚至手机都只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仅仅是通话工具的时代。我们的局座张召忠将军,就写了一本书《我们离战争有多远》。
书中就写到:中国芯片必须要国产化。国家必须要当作重要战略来抓。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电脑基本都是进口,很多老百姓连打字都不会。而局座张召忠就能直接提出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眼光,和准确的语言。
如今,芯片产业已经被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来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经历了美国各种卡脖子、制裁,国产芯片产业痛定思痛,加紧赶超,终于实现了全面的突破。
“芯片法案”出台,企图堵死中国芯片之路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并且,在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就已经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一时间引起海内外舆论哗然。很多人都无法相信,一直推崇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竟然挥舞起大棒,直接出台了“芯片禁令”。
在2022年的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达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在美国白宫发布的相关说明书中,“芯片法案”的目的被概括为降低成本、创造就业、加强供应链以及对抗中国。
然而“芯片法案”最值得关注的一项条款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在美国已采取要求相关企业对中国禁售高端光刻机、向华为公司施加“芯片禁令”、组织“芯片四方联盟”围堵中国等措施后, “芯片法案”开启了美国“几十年来少有的产业政策支持”。
美国在“芯片法案”中加入“中国护栏”条款,让企业在中美产业政策中选边站队。美国试图进一步对中国实施“脱钩断链”和围堵打压,其实就是为了阻止先进芯片制造技术流入中国,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势头。
要知道,就在“芯片法案”正式签署前,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就已经收到美国商务部的信函。信函的内容,就是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美国芯片设备厂商泛林半导体主席兼CEO蒂姆·阿切尔在财报会上表示,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至生产14纳米以下芯片的代工厂。
除了法案之外,美国还撺掇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建立所谓“芯片四方联盟”。也就是组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排华小圈子”。在佩洛西窜访台湾时,就专门邀请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董事长刘德音等人会谈。希望他们利用芯片法案提供的补贴,在美国扩大芯片生产。
此时我们回过头看,局座张召忠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的“中国芯片必须要国产化”的观点,是不是更加佩服局座的超前眼光和预言了呢?
封锁倒逼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锐意进取
面对美国的围堵打压,中国需要痛定思痛,加大力度发展芯片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突围。而局座张召忠在他的节目中也提到了。我们国家是有被封锁的经验的。
过去苏联和美国都曾经封锁过我们,但封锁在最后我们什么都有了。比如两弹一星、北斗导航、航空母舰等等。而且最后都能靠我们自己,实现了技术水平的遥遥领先。因此局座非常有信心,认为不出十年,国产芯片产业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因此“芯片法案”将成为倒逼芯片国产化的一件利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经过一轮一轮的更新迭代,相信我们追赶的脚步会越来越快。要知道,一直以来,中国芯片自给率较低,对进口芯片依赖性非常强。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2年上半年,芯片进口额就超过石油,达到1.35万亿元左右,成为了我国进口第一大商品。
因此很多专家认为,“芯片法案”这些手段,是不能遏制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反而有效地促进了产业成长。据了解,在2021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企业有19家来自中国。
而且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预测,到2025年我国芯片人才缺口或超30万。相信在建立举国体制,加大半导体行业发展力度之后。再加上重视“产学研”联动,为中国培养所缺的芯片人才。中国的国产芯片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事实也确实如此。仅仅在“芯片法案”两年后,在2024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一共生产芯片4514亿颗。
也就是说中国的国产芯片同比增长22.2%。而出口芯片2981亿块,同比增长11.3%,出口金额1595亿美元(约1.15万亿元),上升16.9%。这也是芯片出口金额,首次超过1.1万亿,且也是首次中国芯片出口,成为第一大出口品类。
虽然,从数据来看,2024年我们还进口了芯片5492亿块,进口金额3856亿美元(约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9.5%。但我们已经可以骄傲的说,芯片生产增长率、芯片出口增长率,都超过了进口。这也意味着中国芯片产量不仅开始爆发,还向外输出,卷向海外市场,与海外的企业抢份额了。
轻舟已过万重山,国产芯片成果频现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华为的表现。在美国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下,华为所导演的科技行业史上最令人惊叹的反击战正步入中盘。就在2024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了一篇关于华为崛起的报道,报道中指出:华为不仅仅是死而复生,它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随着原生鸿蒙的蝶变、王者终端的归来,智能驾驶的进阶……都预示着,华为已跨越山海,终于迎来了"轻舟已过万重山"时刻。
在2024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我们在10年内就做到了欧美同行30多年来所做的事情,实现了对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独立控制。"
在这次论坛上,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并以"原生鸿蒙"为出发点,将原生智能、原生安全、全场景三张底牌嵌入系统深处,构造开发者眼中简洁高效、庞大丰富的生态未来,并打磨用户视角下全能互联、无缝接续的流畅体验。
此时,我们看到,华为的鸿蒙以自研的鸿蒙内核,彻底告别了Linux内核。这意味着,鸿蒙必须采取全栈自研的方式对底层系统进行重构,从而对旧有的操作系统体系进行了一场革命。
也是在2024年12月份,余承东来到深圳宝安中学进行了一场讲座。在讲座中间,他直接掏出了华为Mate 70手机,骄傲的称“Mate 70手机芯片实现了100%国产……而在过去,手机上多数有技术含量的芯片都不是国内制造的……”
不为人知的是,在华为Mate 70系列手机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多家上市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形成联合创新。其中,中芯国际作为华为手机芯片的重要供应商,则提供了强大的“心脏”。
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HarmonyOS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2023年一季度的8%上涨至2024年一季度的17%;iOS份额则从20%下降至16%。华为HarmonyOS正式超过苹果iOS,成长为中国第二大操作系统。
从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口技术和零部件开始。到次年5月升级对华为的贸易禁令,进一步切断华为通过第三方获取芯片或代工生产的渠道。华为跌倒谷底,真正实现了绝境求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2021年,华为营收断崖式下降了四成至6368亿元,此后逐年缓慢复苏,2024年营收同比增速22.4%已经是近五年来最快的增长表现。
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2024年,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出货量为4600万台,市场份额占比16%,以37%的同比增速超越苹果位列第二,仅次于vivo(17%)。另据Counterpoint数据,在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已以18.1%的市场份额重回榜首。
除了华为之外,我国在射频前端芯片上也得到了突破。飞骧科技作为国内射频前端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凭借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正在逐步打破国际垄断。由于在 5G 与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射频前端芯片作为通信设备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被美国和日本几家厂商垄断,Skyworks、Qorvo、Broadcom、Murata 四大巨头占据全球超 80% 的市场份额。
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飞骧科技在 5G 射频前端模组研发上成果显著,推出的相关模组芯片已在众多知名品牌旗舰机型中得到应用,成功打破了高端模组市场外资的长期垄断,有力地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局座张召忠曾经的观点和预言。一是芯片必须国产,二是封锁不会阻挡发展的脚步。都一一应验。当然由于芯片制造工业等诸多原因,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多还是以成熟芯片为主,而对国外的高端芯片的依赖依然较大。其中比如CPU、GPU、Soc、控制器和存储芯片等关键的先进的芯片,还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自给还严重不足。但是我们能够看到,这短短几年内,我国芯片产业从主要依赖进口,已经逐渐实现国产画。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产芯片产业远没到可以高兴的时候。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继续努力。如果哪一天我们的芯片自给率提高到60%了,5nm、3nm的高端芯片自己能制造了。而且EUV光刻机也有了,美国彻底无法继续给我们卡脖子的时候,才能真正高兴起来。而从局座的预言中,我们也相信,那一天不会太遥远。
1张召忠说104::关注“中国芯”——芯片的奥秘
2张召忠说106:中国芯:如何攻坚克难?
3余承东:华为Mate 70系列芯片实现100%国产
4商务部回应美将华为列入管制名单:坚决维护中企权利
5深度解读:美国“芯片法案”,对中国芯片产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