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了!国际救援队撤离缅甸,缅内温度高达40℃,多种病毒爆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6 17:20 1

摘要:缅甸地震后,曼德勒地面温度已突破40℃,空气湿度达78%,在这样的环境中,病毒的传播速度比常温下快3倍以上。

缅甸地震后,曼德勒地面温度已突破40℃,空气湿度达78%,在这样的环境中,病毒的传播速度比常温下快3倍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如此情形,国际救援队不得不陆续选择撤出缅甸,而中国救援队的第二梯队12人正与当地志愿者组成消杀队伍,对震区开展为期7天的防疫作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国将如何帮助度过这场危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缅甸地震爆发后,中国在72小时内支援缅甸政府,随后国际救援队陆续抵达缅甸,对其进行支援,本应该继续支援缅甸的各国救援,没想到却因缅甸的内外两大因素,在不久后退出了缅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情要从缅甸发生地震的第5天说起,那时的曼德勒废墟中飘出各种各样腐肉的气味,由于地震导致电力中断冷藏设备瘫痪,那些未及时处理的遇难者遗体在40℃高温下迅速腐败,释放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更危险的是,尸体分解产生的液体渗入土壤,污染了地下水系,中国救援队在曼德勒监测发现,部分区域的大肠杆菌超标12倍,直接饮用河水将导致霍乱等肠道疾病暴发风险上升4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高温不仅加速病菌繁殖,也让在临时帐篷中经历着白天帐篷内温度高达45℃,夜晚骤降至20℃以下。

这种剧烈的温差导致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曼德勒综合医院的儿科病房里,因感冒和肺炎就诊的儿童数量比震前增加3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加上,曼德勒的40℃高温使救援人员中暑率达23%,部分队员甚至出现热射病症状,他们被迫用退烧药维持体力,而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资已消耗殆尽。

更危险的是,队员们在废墟中作业时,随时可能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面对如此局势,国际救援队不得不撤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连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检测出登革热、霍乱、疟疾三种传染病正在灾区交叉传播,除了这种情况还有缅甸内乱的问题。

在4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车队在曼德勒北部遭遇缅甸军政府武装人员鸣枪示警,理由是“未提前通报进入冲突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事件暴露了缅甸内战对救援行动的干扰,从2021年缅甸政变以来,军政府与地方武装在曼德勒周边持续交火,震后防线崩溃导致武装分子假扮救援人员渗透的风险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国际救援队选择纷纷撤离,唯有坚持人道主义的中国救援队,他们选择留下的12人自愿组成消杀队,并在曼德勒推行“三重防控”策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的“三重防控”是建立流动净水站确保日均200升安全饮用水供应,在安置点周边50米范围内喷洒生物灭蚊剂,通过"防疫帐篷学校"教授灾民卫生知识。

尽管如此,缅甸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仍在持续,4月3日,马圭省乔镇气温飙升至48.2℃,刷新缅甸4月历史极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极端气候与厄尔尼诺现象叠加,可能使东南亚成为传染病的“超级传播区”,更令人担忧的是,灾区的病毒可能通过难民潮和贸易路线扩散至邻国,形成区域性公共卫生危机。

这场危机也暴露出了缅甸社会的深层裂痕,缅甸军政府在震后次日仍对克伦武装发动空袭,被联合国谴责“漠视人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中国不仅派出160余人的救援队,还通过边境通道输送了价值1亿元的物资,尽管如此缅甸军方的对中国依然保持戒备态度,让这场本应凝聚国际善意的行动蒙上阴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警告,如果在5月雨季来临前无法完成30万顶防蚊帐篷、500套净水设备的部署,缅甸可能面临“震灾未平,疫灾又起”的双重危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世卫组织已将缅甸地震定为最高级别紧急事件,呼吁筹集800万美元用于防疫,但资金到位率不足30%。

信源:

原文记载于极目新闻关于:中国救援队伍陆续从缅甸撤离,震中地区已展开消杀防疫工作

原文记载于大象新闻关于:“相当于约一千颗原子弹”!强震后的缅甸曼德勒40℃高温

原文记载于上游新闻关于:缅甸震后55小时:重灾区遭遇高温和流行病“双重冲击”

原文记载于红星新闻关于:缅甸震区或面临疫病威胁 专家:首先需预防肠道传染病,雨季来临将面对更严重挑战

原文记载于大象新闻关于:缅军对中国救灾车队鸣枪?中方回应

来源:漫步空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