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帝内经》云:“恐伤肾,肾主志”,自闭症的许多核心症状——不语、回避、刻板行为等,都和“恐气内陷,肾志不伸”密切相关。
自闭症竟是“吓出来的”?中医一招镇恐安神,3个月让患儿从躲藏到拥抱!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自闭症可能是“吓出来的”?
《黄帝内经》云:“恐伤肾,肾主志”,自闭症的许多核心症状——不语、回避、刻板行为等,都和“恐气内陷,肾志不伸”密切相关。
恐从何来?
先天胎惊(孕母受惊吓、早产)导致肾气不固,志弱神怯;
后天惊伤(突发巨响、暴力对待)导致恐气下陷,闭阻心神。
恐又和自闭有啥关系呢?
肾精不足→脑髓不充→神机失用(语言、社交障碍);
恐气内陷→肝郁痰凝→刻板行为(重复动作、兴趣狭窄)。
清代《幼科铁镜》直言:“小儿惊怖,如失魂者,皆因肾怯。”
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填补肾精,镇恐安神。
我的门诊案例:
一个4岁小女孩,主诉:无语言、极度怕生、听到门铃就捂耳尖叫,确诊“自闭症”2年。
出生时产钳助产,婴儿期常夜啼惊跳;2岁时被鞭炮声惊吓后症状加重,至今不敢进商场;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入睡后盗汗。
刻诊:面色青白,目睛呆滞,舌淡苔白滑,指甲淡紫;
行为观察:紧抱玩偶不放,拒绝与医生对视,呼叫不应。
辨证分析:
1.肾精亏虚,志室不固(先天不足+惊伤肾气→脑髓失养);
2.肝胆俱怯,痰阻神窍(恐则气下,痰随气逆→神机闭塞);
3.心肾不交,神不守舍(盗汗、惊惕→阴阳失调)。
开方:熟地黄、巴戟天、龙骨、柴胡、白芍、石菖蒲、远志、黄连、肉桂、浮小麦、炙甘草
除了用药,家庭干预不可或缺,要避免呵斥、惊吓,多用抚触传递安全感。
可以配合行为疗法——“脱敏游戏”:
1.录制门铃、车鸣等声音,由远及近播放,配合奖励机制;
2.渐进式接触陌生人(先远观,再短时互动)。
1个月后:盗汗止,能容忍厨房油烟机声,开始偷瞄陌生人;
3个月后:说出“妈妈抱”“喝水”等短语,愿进超市(需戴降噪耳机);
6个月后:主动拉小朋友的手,鹦鹉学舌式模仿句子,韦氏量表语言分提升20分。
其实,自闭症与“恐”是一种恶性循环:恐伤肾→肾不充脑→认知障碍→更易受惊。
破局关键在——“治肾”。
这里并非单纯镇静,而是补肾以壮胆志,如《景岳全书》云:“欲安其神,当益其精”。
《小儿药证直诀》警示:“肾虚则志不足,志不足则恐,恐则气下。”
方中熟地黄填精补髓,巴戟天温肾阳而不燥,龙骨、牡蛎镇摄浮越之恐气,柴胡、白芍柔肝解郁,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黄连、肉桂(引火归元),浮小麦、炙甘草养心缓急。
全方协同作用,达到补肾填精以固志,镇肝涤痰以开窍,交通心肾以安神的目的。
自闭症孩子,都是“小天使”,家长们不要心急,只要找对方法,再给孩子一点时间,某一天他就会给你惊喜的改变。
如果你不懂辨证,可以吧孩子的情况告诉我,包括睡眠食欲精神等,最好发一张孩子的舌苔过来,我会帮你认真分析,给出适合孩子的调理方案。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守护星宝!
来源:中医儿科夏新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