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唱红歌,歌唱毛主席一字未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6 17:29 2

摘要:3月29日,刀郎在武汉的演唱会现场,万人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视频瞬间刷屏网络!尤其是那句“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响起时,现场无数人热泪盈眶,这震撼一幕,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3月29日,刀郎在武汉的演唱会现场,万人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视频瞬间刷屏网络!尤其是那句“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响起时,现场无数人热泪盈眶,这震撼一幕,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刀郎原版红歌歌唱毛主席

网友们纷纷评论:“原版红歌最美!”《我们走在大路上》本就是李劫夫同志作词作曲的经典之作,曾让亿万中国人传唱。可到了90年代,某些人竟在公开演出场合,将原版歌词中“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的“毛主席”抹去。但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自发唱红歌时,依旧更爱最初的版本。

而这一次,刀郎在万人演唱会上,不仅毫无畏惧地唱出了原版中的“毛主席”,还带领上万观众一同大合唱。这份勇气,令人由衷钦佩!

刀郎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可不止体现在这一次演唱上。他演唱并改编的《萨拉姆毛主席》,以新疆民歌为基调,歌词中反复唱诵“萨拉姆毛主席”(“萨拉姆”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致敬”),将新疆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切爱戴与感恩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刀郎本人从未直接发表对毛主席的评价,但透过这首歌曲,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已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刀郎在世纪初刚“出道”时,除推出多首脍炙人口的原创歌曲,还翻唱了大量经典红歌,以一己之力在新世纪的中国民间重新掀起红太阳歌曲的热潮。

刀郎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的资中县,毛主席逝世时他才5岁。他成长的青少年时代,正是非毛化思潮高涨之时。那么,刀郎的毛主席情结究竟从何而来?

16岁起,刀郎便离家闯荡,从四川内江到新疆乌鲁木齐,做过服务生,组过乐队。对于怀揣朴素音乐梦想的他来说,现实无比残酷。因没钱,合作伙伴散去,女儿刚满40天,前妻便离他而去。

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抄袭成风的音乐圈,刀郎却始终坚守自我,拒绝随波逐流。出道前,他就坚持民间采风,保持曲风的地方性,力图复兴民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独自深入新疆广袤的沙漠戈壁,探寻生命的曙光与音乐的灵气;深入南疆各族群众家中,体验生活的疾苦,感受艰苦生活中的抗争。

这10年的新疆生活,为刀郎的音乐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深入新疆农村地区的人都知道,当地各族群众至今仍对毛主席怀有深深的热爱,很多人家里至今还挂着毛主席像。笔者大胆猜测,正是新疆的各族群众教育了刀郎,让他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情感。

2005年开始,刀郎将采风范围扩大到全国,常常带上几个本子、一把琴和一些录音设备,独自踏上采风之旅。2008年,他还陪同臧天朔、凤凰传奇组合到新疆采风。

正是这样的经历,铸就了刀郎大众、人民、朴实的音乐风格,却也因此遭到掌握话语权的音乐“精英”们的讥讽,被贴上“农民”“土味儿”的标签。

音乐泰斗付林曾评价刀郎的作品“有根”,扎根于民族文化,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传统,这与毛泽东时代强调的“民族化、大众化”文艺方针高度契合。刀郎的创作方向与毛主席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其作品通过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民族化的旋律,实现了文艺的大众化传播。

从刀郎的歌曲中,我们能听到植根于壮丽山河的粗犷,能听到对底层劳动者的深情厚谊。2023年,沉寂十年的刀郎带着新专辑《山歌寥哉》归来,我们更听到了他对精英阶层以及丑恶现象的鞭笞。

《罗刹海市》被网友评价为“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典范,更深入地继承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理念。它批判了当代社会的浮躁与虚伪,对比毛泽东时代“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在消除社会弊端中的重要作用。

在笔者看来,刀郎虽未直接提及毛泽东思想,但他用自己的音乐,时时刻刻践行着毛泽东思想。刀郎唱红歌,歌唱毛主席一字不改,这才是真正的音乐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来源:毛会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