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逆天首创!基因编辑让稻米化身造血神器,解决血荒难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6 23:26 2

摘要:血液制品,一直以来都是维系生命的 “红色生命线”,在医疗救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中国,每年临床用血量超过5000吨。其中,人血清白蛋白作为血液制品的核心成分,需求量极其庞大,每年高达1000吨以上。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我国60% 的人血清白蛋白依赖进口。

血液制品,一直以来都是维系生命的 “红色生命线”,在医疗救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中国,每年临床用血量超过5000吨。其中,人血清白蛋白作为血液制品的核心成分,需求量极其庞大,每年高达1000吨以上。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我国60% 的人血清白蛋白依赖进口。

这种供需失衡的背后,是传统血浆提取技术难以克服的天然缺陷。生产1克人血清白蛋白,就需要消耗400毫升血浆。与此同时,我国千人口献血率仅为11.5,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更让人不安的是,传统血浆提取工艺还存在病原体传播风险。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丙肝危机,导致不少患者无辜感染,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灾难,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但现在好消息来了,武汉禾元生物的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借助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将水稻种子打造成高效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 “绿色工厂”。这项全球首创的 “稻米造血” 技术,彻底颠覆了血液制品的传统生产逻辑,让我们摆脱了对人血浆的过度依赖,可以说是解决了血荒难题。

禾元生物的科研团队运用CRISPR - 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精确植入水稻基因组。通过优化启动子序列,让目标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最终,实现了每公斤稻米提取10克人血清白蛋白的伟大成果。这一生产效率,等同于520人单次献血的血浆总量,并且纯度高达99.9999%,远远超过传统工艺标准。

在技术优化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引入水稻内源蛋白体靶向序列,保证人血清白蛋白在细胞内正确折叠,有效避免了蛋白酶降解。同时,巧妙调控水稻种子中淀粉与蛋白质的合成比例,将目标蛋白积累量提升至种子总蛋白的10.58%。

全球首个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生产工厂已在武汉光谷投产。该工厂每年可生产10吨原液及100万支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并且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5倍。目前该药品已进入新药审批“绿色通道”审批阶段,最快有望于今年上市。

数据表明,该技术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在疗效上与血浆来源产品无显著差异,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更是降低至0.3%。更令人欣喜的是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单位生产成本较血浆提取法降低了60%。这意味着,每支10克装注射液的价格有望从500元降至300元左右,将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除了利用水稻的光合作用合成蕴含人血清白蛋白的稻米,科研人员还正在尝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水稻能同时合成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多种血液成分,最终构建“全谱血液替代品”。

这种“植物生物反应器”模式实属逆天,不仅规避了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伦理争议,还突破了微生物表达系统在翻译后修饰方面的限制,为生物医药产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相信随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水稻等植物将给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这不仅是患者的福音,更走出了一条新的农业发展道路。据悉,在湖北、湖南等地试点 “药用稻” 种植区,每亩稻田收益相较于“食用稻” 有了很大提升,带动了大量农户增收致富。

来源:科学探索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