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那些可能“被画风劝退”的动画佳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7 09:01 2

摘要:今天继续来推荐一些当你向好友推荐时可能会被以画风奇怪拒绝的作品;不过需要提前说明的是画风这件事大家的看法不同,可能你觉得奇怪画风的作品别人觉得很正常,也有的作品以独特画风起家,而以一己之力化独特为大众等等。

今天继续来推荐一些当你向好友推荐时可能会被以画风奇怪拒绝的作品;不过需要提前说明的是画风这件事大家的看法不同,可能你觉得奇怪画风的作品别人觉得很正常,也有的作品以独特画风起家,而以一己之力化独特为大众等等。

接下来开始讲述,前方轻剧透提醒,前方长文提醒

1.灵能百分百:新时代温柔超能启示录

灵能百分百

同样作为ONE老师笔下的作品,《灵能百分百》(又名《路人超能百分百》等)有着相对一拳超人更为“潦草”的画风。早期时间,ONE老师的简笔画曾被嘲讽为“小学生涂鸦”,由于其人物线条较为潦草、五官比例不合理而让一些人敬而远之。然而在骨头社的加持下,灵能百分百反而向观众证明了什么是“潦草美学”,什么是简笔画下所表现的反差张力。

该番剧采用多线交织的叙事手法,“龙套”影山茂夫与师傅一同除灵的日常剧路线和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龙套的情绪百分制渐进的战斗路线相结合,使得本作的推进节奏舒适,既有传统喜剧也有动作张力。而剧情上最为亮眼的部分,楼主认为是在这样的剧情展开中让师傅这一普通人的表现很为亮眼。他的存在让这部作品的主题有了不同的性质,让人们在快节奏的战斗中会去思考人情冷暖和存在哲思,可以说没有师傅就没有现在的龙套(尽管他是一个欺诈师、、);相反的,龙套本人单纯天真的性格也常常师傅有所思考。常常能看到弹幕说:他们捡到了彼此,并都将对方视若珍宝。正是这样的温柔,让这部作品与众不同。

在优秀的主题和剧情加成下,画风问题好像退至一隅;但是事实上,楼主认为这部作品的画风却让它的成就更上一层楼。在日常戏中,骨头社特意保留了许多锯齿状线条和扁平化的人物图块,比如男主龙套呆呆的样子(可能会劝退一部分人)。然而到了战斗画面,骨头社则达成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革命”。在高规格的监制作画下,动画对观众的双眼进行了无法比拟的崩坏式肢体动作和恣意的光污染轰炸,这样暴走的高饱和荧光色调和日常戏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利用2D、3D、手绘、水墨等风格的大杂烩给观众造成了生理性冲击。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的场景的龙套是真的很帅好吧

可以说,骨头社将这样一部“简笔画”原作制作成了经费爆炸的反常规超能力作品。当多数超能力题材沉迷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宏大叙事时,《灵能百分百》选择了一条更质朴的道路:承认软弱,赞美平凡,在荒诞中寻找严肃。那些看似滑稽的潦草线条,实则是给所有“自觉不够特别”的普通人的情书——正如师傅常说的,你会超能力和体味大一样只是个特征罢了(原句更长)

如果你能接受最开始的非常规画风,同时能感受到它所表达的温柔感,那它一定能带给你无可比拟的体验。作为仅仅在b站就有过亿播放量的作品,它将这样的独特的画风展现给大众,在暴露反差感的同时告诉观众,作品真正重要的是内核(和经费)。

如果你还喜欢以下动画作品,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灵能百分百》:《一拳超人》ONE老师笔下的另一部出圈佳作;《日常》超现实日常;《血界战线》在新时代的日常背景下融入战斗与思考

2.赌博默示录:生存博弈与人性拷问

赌博默示录

咋哇~咋哇~

福本伸行的漫画以锯齿状线条、扭曲五官、尖如锥子的下巴闻名,角色仿佛全员“面瘫变异”。动画化后(Madhouse制作)保留原作风骨,被戏称“用脸杀人”。作为叙述逆境无赖开司的赌博故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作用极具张力的剧情和癫狂的画风为观众展现了什么是赌徒的绝望与疯狂,什么是人性的扭曲和复杂,以及什么是希望的可贵。

楼主第一次知道这个作品还是因为看《动物世界》,后来知道了《中间管理层利根川》原来是这个系列的衍生作品。抱有期待的心情看了这部已经是十几年前的2007年的作品,仍是深深被勾住了情绪。在这部作品极为罕见的画风加成下,赌博剧情的张力变得异常之大。而且许多赌局都是非常简单的规则背景,在这样的设定下,微表情的解读、概率的计算、人心的互相操控以及绝对的运气就成了胜负关键和看点。

中间管理层利根川

然而,尽管这部作品好像讲述着男主开司通过努力不断获得成功的故事,但实际在第一季的最后却是以开司的失败告终的。《赌博默示录》撕开童话面具,告诉你“努力会被利用,善良可能致命”。冠以赌博的名字,实则为最好的“戒赌宣传片”。看着开司反复堕落又成功的又堕落的反热血套路,不知道有没有观众会联想自身,比如楼主经常会觉得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了(指已经到第六周了还没怎么学习)。福本老师所画出的这位乱发如杂草、黑眼圈深陷同时肢体比例略微失调的失败者形象在观众们的心中早已留下了深刻形象;而当他成为了清醒的抗争者时,这部作品对黑暗中的资本主义的暗讽突然浮上水面,引人深思。

在看完这部作品后,可以继续选择看第二季《赌博破戒录》,还有真人版的三部电影。同一作者的《斗牌传说》也是非常精彩的戒麻将宣传片。

“当你觉得稳赢时,已经掉进了猎人的陷阱。”这种用“丑陋”解构“体面”的勇气,让本系列作品成为一面照出现实荒诞的哈哈镜。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美型主角,只有被债务与欲望撕扯的“怪物”。现在回想起来,开司那尖锐如刻刀的鼻子,可能既是引来厄运的“避雷针”,也是用来刺穿社会暗面薄纱的有力武器吧。

如果你还喜欢以下动画作品,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赌博默示录》:《狂赌之渊》爱看美少女赌;《游戏人生》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赌博;《朋友游戏》以“友情”为名的残酷赌局;《弹丸论破》突然发现弹丸好像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赌博

3.乒乓:不只是天才狂想曲

楼主承认,可能有些作品的画风让人第一眼看下去想到的是还挺独特,第一眼看到《乒乓》的时候楼主想的是这是什么鬼。作为2014年众多作品中鹤立鸡群的一位,楼主是在十年之后才看的它;既然它有着这样奇特的画风还能让人称赞,那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个事;而不得不承认,《乒乓》给楼主带来了一次难以忘怀的观看体验,即使本人并非乒乓球运动爱好者,但它却也同样让楼主有止不住看完的意蕴。

作为松本大洋和汤浅政明的组合作,抽象和意识流又一次获得了完美的具象化,乒乓的画风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作品。在楼主的认知里这两位的作品是一种另类的“意识流”,而他们的独特风格有一种菜端上来尝一下就知道:哦,原来是他们做的的那种感觉。可以说乒乓给观众的初印象暴击是极其深的,粗犷的毛笔线条在动画化的大手下,形成了潦草的写意派;五官并不美型、甚至可以称得上丑的人物和初期意义不明的分割画面、色块飞溅会让人一开始以为是“经费不足”,然而继续看上去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这部作品的突出之处在楼主看来无法用简单地几段化来进行推荐,那这里就简单讲一些楼主个人很喜欢的点吧。首先吸引楼主入坑的其实是牛尾宪辅的配乐。(在楼主查得资料内)作为牛尾老师第一部参与配音工作的TV动画作品,他成功地将电子音效融入了乒乓球撞击声。关键场景的《Night Cruising》和《Hero Theme》等bgm用独特的音效勾住观众的耳膜,在双眼被画面击打之时,双耳也在接受洗礼。

其次给楼主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那就是可以堪称日本动画史上最为标准的中文配音了,毕竟本作少有的真的请了中国配音演员来完成角色孔的中文日文台本。说中文的真实感和说日语的违和感交织,让观众更加感受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形象。孔是个极具人格魅力的角色,在本片中也是描摹篇幅很多的角色之一。尽管被戏称为“高级经验包”,但看到他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断努力,克服相对缺少天赋的障碍时,每一个普通人应该都会为之动容。看到孔在输过多场之后的迷茫然后释然,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自己吧(醒醒啊你可没有孔那么有才能还努力上进)

除了描绘了孔的立体人设,本作还塑造了多位饱满的人物形象,不仅peko、smile和风间等作为明线人物,还有三位教练、一些失败者等作为暗线衬托。整部作品就是在描写天才和凡人们的交织,尽管如此,作品一再体现的smile的、风间的甚至是peko的才能,在最后还是想告诉我们乒乓并非人生的全部。亦可以说,这些被称为天才的人们也有被人们认为或者自认为是凡人的时刻;他们的才能如果只在球桌上检测,那似乎一切球桌以外的诸如友情、努力还有团队什么的好像都可以抛弃了。楼主之所以给这部作品的简介是“不只是天才狂想曲”,也许是因为天才和凡人可能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吧。一个人其实既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凡人。大家既想象着自己作为天才傲视全场的姿态,也习惯于作为凡人每天思考活下去的常态;而当大家都去思考到底是为谁而打球的时候,也许在此刻没有什么天才凡人之分,只是大家都想要回到乒乓球让自己最为开心的那个初心时刻吧。

《乒乓》选择用粗粝的笔触解剖青春:天赋是诅咒,努力未必有回报,英雄主义终将让位于生活本身。那些看似潦草的线条,实则是给所有“自觉不够特别”的普通人的情书——正如Smile最终领悟的:“乒乓很有趣,但人生不止乒乓。” 这种用“怪异”包裹“真理”的勇气,让它成为了运动题材中永远叛逆的怪胎,也是照亮庸常现实的一束异色光。

楼主感觉自己写这部分的时候写的乱乱的,但是乱乱的感觉不也是乒乓带给观众的感觉吗(不是)

如果你还喜欢以下动画作品,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乒乓》:同样为汤浅政明老师的作品《四叠半神话大系》《恶魔人crybaby》;体育题材的其他诠释法《三月的狮子》《强风吹拂》

4.恶魔人crybaby:人性悲歌与末世寓言

恶魔人crybaby

汤浅政明的风格和牛尾宪辅的配乐在熟悉了之后真的有一种一吃就能猜出来的独特感。

2018年,永井豪的邪典漫画恶魔人得到了现代化重构,在web上开始放送。结合“血肉横飞”与“哲学暴论”,许多人对其盛赞有加,可是大胆的画面和许多重口情节也让部分观众生理不适,可能Netflix真的该好好加强分级吧

本作在保留核心设定下(恶魔附体、撒旦灭世),加入了许多与现代相关的情节,如社交媒体审判下,美树之死通过直播触发暴乱,比原作更贴近网络时代;LGBTQ+隐喻:恶魔人集会中的跨性别者、同性接吻镜头,强化“异类被迫害”主题。楼主看完之后受到了不小的震撼,这部作品在2018推出还是有些超前了,让人不得不佩服汤浅的脑洞。

本作尽管部分设定超前,提供的思考倒是比较传统的哲学思辨。但即便传统,当“人类才是恶魔!”成为社媒热门标签时,本作创作之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在使用披着青春皮的黑深残向剧情刻画下,这样的倒错寓言反而能让观众更倾向于去思考本作的主题内核。在剧情螺旋前进的时候,恶魔的指代已经不止是那个幻想中的形象了。当恶魔唤醒了人性之恶,大家在争论着恶魔人和恶魔和人的区别时,所有被污名化的个体都得到了指代。一部分人高呼处死恶魔人而一部分高呼我也是恶魔人的时候,当今社会下的群体癔症暴露无遗;尽管最终文明崩溃,但仇恨可能是不会消灭的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看个番想那么多干嘛。听着牛尾宪辅的混合工业噪音式的配乐去体会恶魔化时的张力,看着美树一家的悲惨结局去感受单纯的人情冷暖也是这部作品的体验方式。对于这样的邪典作品楼主本人其实不太推荐入坑,不过如果你是可以接受18+和重口情节的观众的话,这部作品一定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思考的。喜欢前卫风格、嘻哈风格音乐的观众也可以考虑看这部作品,毕竟它将恶魔集会和先锋派艺术相结合,还是很令人印象深刻的。

最后再回到画风的话题,引用一下汤浅老师被采访时自己所说的话:“从我们的目标来说,就是希望稍微大一点年龄的人也可以观看作品,因此采用了如今的画风。”如果能接受的话,那确实会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观看经历吧。

当主流作品用美型人设与Happy Ending麻醉观众时,《恶魔人 Crybaby》选择撕开所有伪善。它告诉你:“爱救不了世界,理性敌不过疯狂,文明不过是野蛮披着西装。” 那些被斥为“视觉污染”的扭曲线条,可能正是人性深渊的镜子吧。

如果你还喜欢以下动画作品,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恶魔人crybaby》:《恶魔人》上个世纪的恶魔人系列动画,不过楼主没有看过老恶魔人,有看过的盒u可以说一说;《四叠半神话大系》《兽爪》汤浅~;《不吉波普不笑》群像设定下的思辨作品;《寄生兽》《剑风传奇》等等

5.哎咕岛消失的舔甜歌姬:不玩抽象我就不会写剧情

哎咕岛消失的舔甜歌姬

去年七月,一部神奇的动画作品上线了。或许之前还在聊画风什么的问题,可到了这部作品,可能已经没有画风可言了。“充满原创惊喜”的这部舔甜歌姬,尽管被戏称为学动画一年的学生作业,但它却用精巧的剧情深度和情绪张力,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一开始,可能有的观众是被其无厘头喜剧风格所吸引的,但看着看着好像不对劲了。在几乎每集一个反转的超展开剧情下,大家发现这部作品的剧本有点东西。通过多重梦境的展开叙事,在现实和幻觉的交织下进行剧情推进,用抽象演出来引出反转,不可谓之妙手重重。不仅叙事结构比较稳当,反转密度之高让观众们常常称赞。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本作所描绘的许多角色也成了去年的一些经典符合,如撕裂恶魔炸弹,外冷内热的猎犬,“不速之客”等等,在声优的演绎和夸张行为的加持下,体现了抽象画风独特的演绎感。

本作采用低成本3D建模(如角色圆润造型、崩坏场景),却通过MV式运镜与分镜设计(如子弹时间、梦境碎片化)来弥补质感缺陷;而久下真音创作的电子乐融合柴可夫斯基古典元素,片尾曲《P-P-P-PERO》的魔性旋律强化了大家观看的沉浸感。从迪士尼歌舞剧般的演出到《盗梦空间》式的嵌套结构,这部作品可谓是新时代的文化杂糅了。

许多观众对本作的主题内核可能有着自己的想法,这里就先不谈论作品内核了。这样一部极具视觉冲击的作品,在导演masamori的独自把控下,形成了高度的个人风格,即使画面“像史一样”但尝起来却味道惊艳。也许大家在看完后便会回味,原来这样的抽象化画面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服务于叙事节奏和情绪表达的。

不过如果实在接受不了这种画面,可以考虑云剧情,比如看看泛式的剧情总结视频也是很不错的。

这部作品以“用糟糕外表包裹深刻内核”的姿态,成为2024年原创动画的黑马。它或许不符合传统审美,但其对叙事可能性的探索与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关照,已足够让观众在困惑中会心一笑,又在震撼中陷入沉思……

如果你还喜欢以下动画作品,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哎咕岛消失的舔甜歌姬》:《妄想代理人》今敏导演的杰作,以“代理人的精神困境”为核心,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探讨社会异化。高反转作品《命运石之门》《死亡笔记》《进击的巨人》。风格类似的其他的楼主暂时想不到啊

6.JOJO的奇妙冒险:“怪异画风”下的热血史诗与艺术革命

jojo

楼主一直在想要怎么介绍这样的一部作品,一部尽管画风罕见,但可能是出圈梗最多的一部作品,一部仅在b站就有上亿播放量的作品,一部在很多国家都有着极高热度的动作番,一部其作者荒木老师的原画曾参展卢浮宫的作品。可能现在还没有看该作的朋友是确实无法接受其画风的,不过在此,楼主还是简单做个补番推荐吧,不过接下来仅是介绍动画部分噢

JOJO系列以棱角分明的角色轮廓、夸张的肌肉线条、标志性的“荒木线”(面部阴影排线)闻名,搭配高饱和度的色彩和浮夸的服装设计,被观众调侃为“猛男时装秀”,可能许多新观众因画风怪异而劝退,但坚持观看的观众往往被其剧情和角色魅力征服,形成了“越怪越上瘾”的现象。而这部作品的许多内容也成为了全新的文化符号,达成了大规模出圈,如jojo立,不少替身名称等甚至和奢侈品牌联名,这代表着荒木老师的独特画风得到了时尚艺术的认可。jojo的独特艺术性让其成为动漫史上不可忽视的篇章。

在作品的战斗能力方面,从第一部的“波纹气功”到第三部开启的“替身系统”,JOJO的战斗从物理对抗转向规则系智斗,替身能力如“时间暂停”“空间操控”需结合环境与逻辑破解。而同时每部以独立主角展开,但通过“箭”“石鬼面”等核心道具串联世界观,形成跨越百年的家族史诗。

荒木擅长塑造高人气角色后将其“写死”(如花京院、西撒),以牺牲推动剧情张力,拒绝复活设定强化悲剧重量。这样的反套路叙事却没有一些煽情作品的矫情感,在动画中的旁白加持下,这样的处理显得干净利落,不得不让人佩服荒木的剧情逻辑(不过有高人气死了还是不太好啊)

同时,荒木也很擅长塑造各类标志性角色,例如主角系列的各位乔家人,从大乔(乔纳森)的绅士精神到徐伦(空条徐伦)的坚韧之爱,每代JOJO在保留家族血脉的同时展现时代特质。同样在反派的塑造上,荒木老师也是一把好手,从迪奥到卡兹,从吉良吉影到神父等等,每一个都是极具独特魅力的。复杂动机和美学设计在每一个人物身上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反派也获得了不少的粉丝。

楼主最喜欢的一部是第四部,主要是因为日常解构下的单元式剧情结构让观看比较平和,以及吉良吉影的“killer queen”很帅(不是)。大家一定也都有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吧,不管喜欢哪一部,希望第七部速速动画化吧。

可以看出David Production(大卫社)真的对这个系列很用心,通过动态变形、色彩爆炸、镜头拉伸等技术,将荒木的静态漫画转化为“会动的浮世绘”。又如奇怪的配色突变、标志性的召唤替身的电子音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极具记忆点的制作印象。而欧拉欧拉等名梗也许多年以后,还是会被爱看动画的大家广为流传的吧。

如此一回顾,jojo的反主流画风反而成为了一种艺术标杆;看着角色硬朗的身体排线、潮流的服装设计、反现实的背景色调,做出违背物理法则的站立姿势,自己口中喊一个替身的名字会不会就是屏幕前的你曾经也干过的事情呢?荒木飞吕彦对主流审美的叛逆与超越开辟了一条独特道路,也许喜欢他的作品的观众也像替身使者一样是互相吸引的吧。

如果你还喜欢以下动画作品,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jojo系列:《全职猎人》富坚义博笔下的长篇战斗智斗向作品;《灵能百分百》《一拳超人》超能力战斗;还有许多战斗番等等等等等等

好啦那么这期就先讲这么多啦。楼主以画风为话题来推荐些作品,但其实在许多人眼中奇怪的画风不过无伤大雅,有时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一些实在接受不了画风的观众看来,其实云剧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论如何,大家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动漫作品就是最好的,下期再见啦

来源:Tamak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