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期已到:燃油、纯电、插混谁在“后悔”?市场数据给出答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05:43 2

摘要:2023年4月5日 自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以来,燃油车、纯电动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三大技术路线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角逐。如今三年过去,消费者、车企和行业数据正揭示这场技术之争的真实结局。

2023年4月5日 自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以来,燃油车、纯电动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三大技术路线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角逐。如今三年过去,消费者、车企和行业数据正揭示这场技术之争的真实结局。

市场表现分化:燃油车份额跌破50%,插混增速碾压纯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燃油车零售量占比首次跌破50%,较2020年的75%大幅缩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2.3%,远超纯电车23.6%的增速。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等国产插混车型成为市场主力,而合资品牌燃油车价格体系全面崩盘,部分车型终端优惠超30%仍难阻销量下滑。

行业解读:纯电车型受制于续航焦虑和充电设施不均衡,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不足20%;插混凭借“可油可电”的特性,成为家庭首购和燃油车置换的首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插混是燃油车向纯电过渡的最优解,未来三年市占率或突破35%。”

用户真实反馈:痛点浮出水面

第三方调研机构J.D. Power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纯电车主后悔率高达28%,主要集中于“冬季续航缩水30%-50%”“二手车残值率低于燃油车40%”等问题。一位2021年购入某新势力车型的车主表示:“换电池报价接近车价一半,现在卖车血亏,充电还得和网约车抢桩。”

插混车主后悔率约15%,集中在“保养成本高于燃油车”“亏电油耗虚标”等。某自主品牌插混车主吐槽:“4S店要求每5000公里检查电机系统,单次费用超800元,省油不省钱。”

燃油车主后悔率则分化明显:购买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的用户对油耗满意,但国六B车型因颗粒捕捉器堵塞导致的动力下降、维修频发引发投诉量激增。中国汽车质量网数据显示,2023年燃油车投诉量同比上升17%,其中动力系统问题占比超40%。

政策与资本倒逼:车企战略转向

面对市场变化,车企加速调整技术路线:

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2023年宣布在华停产10款燃油车型,转向插混和纯电平台;

自主品牌:比亚迪已全面停产燃油车,长城、吉利将插混研发投入提升至总预算的60%;

新势力: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混动(EREV)实现单月交付破3万辆,蔚来则因纯电车型毛利率为负陷入裁员风波。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金额超1000亿元,但政策明确2024年后补贴将完全退出。这意味着纯电车型面临成本压力,而插混因技术门槛较低,更易实现油电同价。

未来格局:插混或成最大赢家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预测:“2025年插混车型将占据新能源市场55%的份额,彻底取代燃油车基盘市场。”当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已推出插混专用电池,热效率超44%的混动发动机陆续量产,技术迭代进一步压缩燃油车生存空间。

结语:三年激战,燃油车因政策与成本劣势节节败退,纯电车在补能体系和电池寿命上仍未突破瓶颈,而插混凭借“无续航焦虑+低使用成本”的组合拳,成为多数消费者的务实选择。这场技术路线的竞争,最终由用户钱包和真实体验投票决出胜负。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J.D. Power、中国汽车质量网、财政部公开资料。

来源:霸天虎车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