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308:勤者敏德义,俭者淡货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7 11:06 2

摘要:勤奋的人敏求于道德信义的修炼,而世俗的人却假借勤奋之名来满足自己的贪欲;俭朴的人把财货利益看得很淡,而世俗的人则假借俭朴之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这些君子立身修德的法则,反而成为市井小人谋求私利的工具了,真是可惜啊!

《菜根谭》概论篇123:勤者敏德义,俭者淡货利

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关键在于怎么看待,怎么把握。“勤能补拙,俭能养德”,这是永远都有道理的古训。在这个繁华多变的当下,做人,勤勉、俭约、简单,足矣。

【原文】: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注释】:

①、敏:勤勉。敏求,勉力以求。

②、德义:道德信义。

③、世人:世俗的人。

④、货利:货物财利,指物质享受。

⑤、持身:立身,修身。

⑥、 符: 法则、信条。

⑦、营私: 谋求私利或满足个人目的,图谋私利。

【译文】:勤奋的人敏求于道德信义的修炼,而世俗的人却假借勤奋之名来满足自己的贪欲;俭朴的人把财货利益看得很淡,而世俗的人则假借俭朴之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这些君子立身修德的法则,反而成为市井小人谋求私利的工具了,真是可惜啊!

【心得感悟】:勤修德义,心向光明,不被贪念蒙蔽;俭淡货利,守住初心,不为物欲裹挟,这才是立身正途。“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勤奋的孜孜以求的是道德信义,而世俗之人则假借勤奋之名来满足自己的贪欲。勤,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君子勤奋,是为了在道德修养和正义事业上不断精进。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勤为径,在追求真理、践行大义的道路上不懈前行。祖逖闻鸡起舞,通过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练就一身本领,立志收复中原,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打着勤奋的幌子,实则为满足自己的贪欲。他们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不惜牺牲道德底线,利用勤奋所带来的机会,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这些人看似忙碌,实则内心空虚,他们的 “勤”,早已背离了最初的道德准则,沦为了贪婪的工具。

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节俭的人漠视货物财利,而世俗之人则假借节俭来掩饰自己的吝啬。俭,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的俭者,内心淡泊,不被物质利益所诱惑,他们明白节俭的意义在于珍惜资源,培养高尚的品德。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作风,他深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道理。然而,有些人却将俭当作吝啬的遮羞布。他们在该付出时斤斤计较,对他人的困难视而不见,表面上的节俭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对财富的过度贪恋和对人情的冷漠。

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君子立身修行的法则,反而成为市井小人图谋私利的工具,可惜啊!这不禁让我们感慨,原本是君子修身立世的准则,为何会被小人扭曲利用?究其根源,在于小人内心的私欲膨胀,他们缺乏对道德的敬畏和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在他们眼中,美德只是获取利益的手段,而非内心的坚守。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破坏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信任。

我们必须认清这些虚假表象,重拾勤与俭的真谛。一方面,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动机,确保勤奋服务于德义,节俭不沦为吝啬;另一方面,要向大众积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更多人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有如此,才能让美德的光芒穿透虚假的迷雾,让社会重归风清气正的轨道。

勤奋若与德义并肩,自能远离贪婪;节俭若和淡泊同行,便能超脱物欲,收获精神富足。 向内成长,严于律己,勤俭持家,坦坦荡荡,踏踏实实过安心自在的生活。

来源:紫阳花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