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如何将“富贵花”炼成“富民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1:08 4

摘要:菏泽曹州牡丹园内,九色牡丹竞相绽放,游客如织。这个拥有1500年牡丹栽培史的"中国牡丹之都",正用科技与创新重新定义传统农业的边界。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从产业链条到文化IP,山东牡丹产业正经历着从"一朵花"到"一条链"的华丽转身,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菏泽曹州牡丹园内,九色牡丹竞相绽放,游客如织。这个拥有1500年牡丹栽培史的"中国牡丹之都",正用科技与创新重新定义传统农业的边界。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从产业链条到文化IP,山东牡丹产业正经历着从"一朵花"到"一条链"的华丽转身,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在菏泽牡丹区的智能温室里,催花牡丹正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控温。技术人员轻点手机,就能远程调节光照、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让牡丹花期从4月提前到春节。这种"反季节开花"技术,使每盆催花牡丹售价可达300元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更令人惊叹的是,菏泽已建成全国首个牡丹籽油企业标准体系,其生产的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多项指标超越橄榄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种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种植端。在龙池牡丹产业园,牡丹深加工产品已达260余种:牡丹花蕊茶、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等等,其中,牡丹酚牙膏凭借消炎抗菌的功效,成为东南亚市场的爆款。康普生物研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能从牡丹籽中提取高纯度α-亚麻酸,这项专利技术使牡丹籽油的附加值提升了5倍。数据显示,菏泽牡丹产业年总产值已突破130亿元,带动10万人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增收。

产业链的延伸还催生了新业态。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菏泽分中心的建成,让芍药鲜切花实现"云拍卖",年销量达1.2亿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65%。电商直播更是让牡丹"触网腾飞",牡丹区1.2万家线上商户通过直播带货,将牡丹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牡丹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在天宝牡丹生物科技实验室,科研人员运用同步提取技术,实现了牡丹鲜花中水溶性活性物质与高纯度精油的高效分离。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原料利用率,更开发出牡丹咖啡、牡丹籽油等创新产品,单条生产线年产值突破2亿元。中花生物的数字化车间则通过丹皮酚水提超滤工艺,将牡丹根皮的有效成分留存率提高至98%,生产废渣还能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零排放。

品种创新同样关键。菏泽牡丹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开展太空育种,培育出耐盐碱、抗病虫害的 "鲁菏红" 等新品种,使油用牡丹亩产提高300公斤。近7年,菏泽通过审定的牡丹新品种达71个,彩色油用牡丹和鲜切花牡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这些成果背后,是26个科研平台、200余项专利技术的强力支撑。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菏泽牡丹产业决策咨询委员会汇聚了20位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尧舜牡丹生物科技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的牡丹肽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成为行业标杆。这种 "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模式,正推动牡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当电视剧《国色芳华》在湖南卫视热播,剧中的牡丹元素引发全民关注。菏泽顺势而为,在曹州牡丹园复原剧中"花满筑"场景,推出"跟着影视游菏泽"主题活动,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30%。这部覆盖73个国家和地区的剧集,让菏泽牡丹在海外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种苗出口量占全国的90%。

文化赋能让牡丹产业焕发新生。在牡丹区非遗工坊,刻瓷、骨雕、面塑等传统技艺与牡丹元素碰撞出火花。牡丹刻瓷作品《国色天香》拍出12万元高价,骨雕牡丹书签年销量超50万件。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更是形成规模,年创作作品150万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远销欧美40国。

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催生出"牡丹+"新业态。中国牡丹园打造的"齐鲁之星"观光塔,成为网红打卡地;七里河湿地公园的牡丹主题灯光秀,吸引游客夜间消费;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推出的 "牡丹文化体验游",让游客参与鲜花采摘、精油制作等互动项目。这些创新举措,使菏泽年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0亿元。

尽管成绩斐然,山东牡丹产业仍面临挑战。在国际市场,日本牡丹凭借花色研发和标准化生产占据高端市场,而菏泽出口产品中60%仍为初级种苗。国内竞争也不容小觑,洛阳牡丹通过"牡丹+汉服"文旅模式异军突起,安徽铜陵提出"三分天下"的发展目标。此外,牡丹深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尚未形成拳头产品。

破局之路在于多维创新。在技术层面,需加快牡丹功能性成分提取、分子育种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牡丹籽油、丹皮酚等产品向医药领域延伸。在品牌建设上,应整合"菏泽牡丹"地理标志资源,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在市场拓展方面,可借鉴"保加利亚牡丹园"项目经验,通过文化输出扩大海外影响力。

展望未来,山东牡丹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千年牡丹邂逅现代科技,当文化基因融入产业血脉,这条从"一朵花"到"一条链"的进化之路,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山东方案",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的无限可能。正如菏泽花农所说:"牡丹不仅是富贵的象征,更是我们致富的密码。"这种密码,正在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加持下,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任建鑫)

来源:山东商报济宁记者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