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咱们中国的汉字最早可以追溯的甲骨文时期,我们要弄清汉字的含义,不仅说要通过传统的考据的手段,还要知道甲骨文的原始字形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叫甲骨字院。
甲骨字院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字,正确地理解我们的经典,乃至正确的理解我们的文化。
因为咱们中国的汉字最早可以追溯的甲骨文时期,我们要弄清汉字的含义,不仅说要通过传统的考据的手段,还要知道甲骨文的原始字形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叫甲骨字院。
而且这种研究字,不仅仅是对咱们中国的文化这样做,对于西方文化也是这么做。
尤其是要考察是英文单词和中文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合理。
比如我前面也讲过,我们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研究透,就会发现,我们的英汉字典中很多的(英汉)对译是错误的。
例如,唯心和唯物的概念,这里的心和物,它不能和咱们中国传统的心和物的含义一一对应,实际上,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心物之辨下,西方没有心,都是物的范畴。再如“自然”,我们所指的自然是一个真正的自然,自然而然,没有谁让他么做,如果有谁让他做的,那就是“他然”。
但是西方的自然就是nature,它不是自然,它是神所造之物,神让它然,所以这个nature和自然是不能对应的。
唯心唯物Idealistic materialism,它们不能和“唯物”、“唯心”的中文含义一一对译。
我曾说过最早的対译者,翻译家,他把这个英文单词和中文相对应,但在文化上他是一个半桶水,他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他只是懂一个皮毛,然后凭着表面的相似就对应上翻译中英文。谁是最早的中英文翻译者?
最早做出这种対译的是日本人,在现代汉语中很多的词汇,对英文的翻译,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做的,然后到民国时期再从日本大量引入到国内。甲午海战之后,开始兴起一股向日本留学热,导致我们开始崇拜日本,把日本当成一个学习西方的一个先进的模范。这些民国时期的留日学生就把日本的明治维新文化搬运到中国,后来出现了新文化运动。
这一期我再说一个“大学”,把university翻译成大学,也是不对的。
我们传统的“大学”二字内涵是大学问的意思,最高的学问。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播最高学问的场所。
但是西方的这套学问,当然以科学为中心,它和咱们中国的传统学问是有本质不同的,而且它称不上大学。
我们中国的《大学》是在四书五经中,排在四书之首的,四书是排在五经之首,所以《大学》是排在整个传统上的四书五经体系中是最第一位的。所以大学在咱们传统的经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对我们传统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对经学体系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到了宋朝以后,他们就把四书看成是五经的阶梯。
《大学》是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所谓的大学八条目,还有三纲领,《大学》开篇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8条目最核心的就正心。是对人的心性的培养,有了这种独立的心性能力之后,去做事情。
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前面几条是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后边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修身让你的自己的行为合理,齐家,家庭和睦;治国,能够管理好一个区域;平天下,让天下能够保持好的秩序。
所以八条目关键在——正心。
格物、致知、诚意,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正心。
么正心是干嘛的
“心”就是孟子讲的“心之观官则思”,心就是思考的功能,心就是指的思考的器官、思考的功能。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心就是思考,就是人的思考的功能。
从中国文明之初,我们的古人就认识到,人是有独立的思考功能的。我们把它独立出来,把它当成是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在人心,人心就是思考。所以正心就是说正确的思考,或者说正确的思考能力。
你要能够发育成正确的思考能力。你要具备正确的思考能力。
什么叫正确的思考能力?不能受情绪的干扰。
具体《大学》列举了列举了四种情绪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身有所忿懥”的身应为心,是传抄错误
就是忿懥、恐惧、忧患、喜乐,这四种情绪。
人在思考的过程中,不要受情绪的干扰。你的思考应该发自本心的。
在《中庸》也谈到这个问题。《大学》更偏重于理论,《中庸》更偏重于实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就是说我们在做事和思考的过程中,没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很平淡、很平静,这个时候你的心就是正的。你就能做出合理的一个判断和选择。
“发而中节,谓之和”就说你即便有了情绪,但能有所控制这些情绪,没有干扰你的思考的结果,这叫和。情绪一定是因外境、外人而起,和就是与外境、外人相和。
大学在讲我们说的心性、义理,是义理之学,整个四书五经,传统的学术体系,都是以心性和义理为核心的。
所以宋明理学就讲“心即理”和“性即理”。心性和义理是一回事。
都是讲怎么去正心、怎么去修心养性,怎么让我们行为合理,这个才是我们大学所讲的义理之学,是心性之学。
还有义利之辨,不是两个平行的东西,操作层面只有利,义只是判断,就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判断合不合理,这个我该不该拿。
我们传统上也有大学和小学之分的,大学就是讲义理,小学才是一些工具性、技术性的。
比如我们传统上有考据学就是研究后来的人们可能不理解经文的原意了,需要对每个字的意思进行一个考证,这叫考据学。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文字学。传统上认为它是小学,是一种技术性的学问。这是我们传统上对大学的认知。
西方的学问是以科学为中心的。科学本质就是把技术的真理化。所有的人都应该服从于他。
西方科学又分现代科学和古代科学。
传统上西方是宗教的,不仅否定经验、否定现世社会,还讲天堂来世。所以个尽管说古希腊已经有有科学了,包括亚里士多德所研究的物理学、生物学……但是他们的方法还是神学式的,是基于自然是神造的。认为自然中包含着上帝的智慧。他研究自然、研究万事,是为了研究神这个本源。所以西方古代科学的方法是所谓的思辨式的,而不是基于经验的学习。他所看到的东西,都会被认为是上帝的智慧,所以希腊科学是否定经验的,也是阻碍技术发展的。
现代科学之父叫弗朗西斯培根写了一本《新工具》,这本书里所说的新工具不是一个具体的工具,而是指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基于经验的学习研究方法。
那么,为什么弗朗西斯培根开始强调、承认经验呢?
因为他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当时中国的文化已经大规模的传到西方去了,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中的三个就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培根这个时代,培根就受到这些技术的刺激,他惊叹这么高科技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西方没有。他就开始总结,认为希腊科学亚历士多德的
这套理论阻碍了进步。
其实当时传到西方的不仅是四大发明的技术,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去,中国一直是世俗的,一直是基于经验的学习。所以弗朗西斯培根就把这个称为“新工具”。他把基于经验的学习引入到西方去,同时,它的原来神本源的科学体系又被保留了下来,就是真理体系。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的智慧就是真理,真理存在于万事万物。
所以现代西方科学,它是一个中西融合的一个产物。西方的真理也保留下来了,中国的基于经验的学习方法也被融合进去了。从而形成现在现代科学。
所以就是概括起来讲,科学是技术的真理化。
我们中国也有技术对,在现代之前中国的技术领先于世界,但是我们没有说把技术真理化,我们不认为发现一个技术、一种所谓的规律,它就是一个真理。没有要求人服从于真理。
我们知道科学本质上来讲属于技术,包括自然的技术,把技术的思维应用的社会领域,是义利之辨中的利的范畴。
而真理,其实就是一种宗教的意识形态。现代科学中是有意识形态的,是有教条的,科学它是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利,还有一个就是迷信教条。
现在美国为什么会教条化、自私。它是科学学术体系的结果。
所以在这套体系下,现代的大学中教给我们的学生的学问是利益之学和教条之学。它不是义理之学,在义利之辨中,它属于利的范畴。
来源:甲骨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