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通过法案,不用“中国制造”美国国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6:22 3

摘要:所有主权国家在对内和对外场合,都极为重视国家标志的正确使用,诸如国名、国徽、国旗、国歌以及官方货币等元素,皆承载着国家的主权、独立与尊严。正因如此,许多国家专门立法,以确保这些元素得到恰当规范的运用。

所有主权国家在对内和对外场合,都极为重视国家标志的正确使用,诸如国名、国徽、国旗、国歌以及官方货币等元素,皆承载着国家的主权、独立与尊严。正因如此,许多国家专门立法,以确保这些元素得到恰当规范的运用。

在国际赛事中,国旗乌龙事件并不罕见。例如在巴黎奥运会上,就曾出现过与国旗相关的乌龙,这引发了相关国家的强烈不满。国家标志因其特殊属性,往往较少被关注到其商业价值层面。

实际上,从生产到销售,国家标志也构成了独特的经济现象。以中国为例,“义乌制造”闻名遐迩,在国家标志生产方面具备强大实力。但对于制造业欠发达的国家而言,国旗等国家标志的制造与销售可能成为难题。

23年7月底,一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前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在法案生效后,只能采购完全在美国制造的美国国旗。这一法案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含着美国制造业复兴的考量,同时也将爱国热情与商业利益相挂钩。

然而,深入探究会发现,其中有诸多值得剖析的内容,比如法案实施前美国国旗的产地来源,国旗作为特殊商品的商业逻辑,以及影响其产业的各类因素等。此外,印度在国旗相关事务上的经历,也为这一话题提供了有趣的参考案例。

美国国旗法案的前世今生

从时间线回溯,“全美国国旗法案”由民主党联邦参议员谢罗德・布朗和共和党联邦参议员苏珊・克林斯联合发起。早在2008年起,就有议员陆续提出类似法案,但推进过程波折不断。

2011年、2014年的类似提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却在众议院受阻。2019年,柯林斯和布朗再度联手推出“美国国旗美国制造”法案,明确强调“100%美国制造”概念。2023年11月,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直至今年7月下旬,才在众议院获得通过,最终提交拜登签署生效。

美国此前规定,除军事部门外,联邦政府采购的美国国旗,其材料中至少50%须为美国制造,如面料、缝线等;而军事部门采购的美国国旗,则要求100%美国原料。

此次法案将标准从50%提升至100%,实现从原料到制造的完全“MADE in USA”,不过约束范围仅在政府采购层面,对民间市场并未限制。

为支撑该法案,两位议员引用了美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美国进口的美国国旗货值约440万美元,其中中国产的占400万美元;2017年,美国进口1000万面美国国旗,仅有5万面非中国产。

但这些数据存在时间滞后问题,难以反映当下实际情况。

进一步查阅美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历年数据,可归纳出几组结论:其一,美国每年国旗进口量相对稳定,维持在五六百万美元规模,从中国进口的比例稳定在90%-95%。

其二,美国整体旗帜生产和出口能力,过去较强,2016年能向全球(主要是墨西哥)出口价值3000万美元的旗帜,但自2019年起大幅下滑,2023年出口额仅100万美元。

其三,美国自身旗帜生产能力在2009-2013年和2016年,规模均在3000万美元左右。

国旗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对国旗的需求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大政治事件往往会刺激国旗需求。以美国为例,“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爱国情绪高涨,本土国旗厂商订单激增,短期内难以完成全部订单。

而在大选期间,与候选人相关的助选旗需求增长明显,相比之下,国旗本身的需求增长相对平缓。此外,国旗并非快销品,使用寿命较长。

美国从1937年开始的国会大厦国旗计划,允许个人或组织申请使用过的美国国旗,每年处理超10万份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国旗的采购量。

印度的案例也生动体现了国旗需求的变化。为庆祝自治75周年,印度从2022年起举办“阿扎迪卡阿姆里特马霍茨夫”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活动期间鼓励每家每户悬挂印度国旗。

这一举措使得第一年国旗采购规模显著上升,由于销售渠道指定为印度邮政部门,确切销售数据显示,当年卖出约1.5亿面印度国旗。但满足这一巨大需求并非易事,印度国旗法曾规定国旗面料必须采用本地手工土布,而相关技术和人力被地区性组织KKGSS垄断,产能有限。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印度政府修改国旗法,允许使用机织布和聚酯纤维等现代化面料。尽管如此,2022年KKGSS组织内的印度国旗产量仍大幅增长,较前年翻了一倍多。

然而在2023年和2024年,KKGSS的国旗订单规模急剧萎缩,一方面受当地极端天气影响用工,另一方面许多家庭已在前几年购买国旗,选择重复利用,这凸显了国旗作为商品面临的销售增量困境。

国旗变更对产业的冲击

国旗本身的变更也是影响国旗销售量的关键因素,且这一因素对生产端影响巨大。以美国为例,1959年夏威夷成为美国第50个州,美国随即修改国旗,增加一颗星星。

从生产流程看,国旗上多一颗星,成本虽无变化,但各地瞬间产生海量更换国旗的采购需求,工厂需为此做好充分预案。

2017年波多黎各申请成为美国第51个州时,国旗生产厂商高度紧张,积极筹备应对可能的订单增加,然而最终该申请被否决,工厂预期的业绩增量化为泡影。

美国国会通过的“全美国国旗法案”,看似简单的“美国国旗美国造”规定,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与产业逻辑。

从法案的漫长推进历程,到国旗需求的多因素影响,再到国旗变更对产业的冲击,国旗生产与销售这一看似小众的领域,实则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它既受顶层政策变化左右,又被民众爱国情绪、重大事件等因素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商品销售的市场规律制约。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