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床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6:26 2

摘要:说是果断,一是因为网上说床盖用处很大,可铺可盖可装饰点缀;二是因为这家直播间里的床品太抢手,手速稍微慢一点点,付款页面马上变成残忍的灰色。

一条床盖 ‖老家许昌

文‖王轩

跟风,在二叔直播间里买了一床床盖。

床盖嘛,盖床的。要是出门十天半个月的,把这物件往床上一盖,挡灰遮尘,还美观大方,何乐而不为呢?

谨慎如我,肯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单凭直播间里的舌灿莲花就想让我乖乖掏钱,有点难。

先翻遍了店铺里的所有评价,再网搜一下床盖的优劣后,果断下手。

说是果断,一是因为网上说床盖用处很大,可铺可盖可装饰点缀;二是因为这家直播间里的床品太抢手,手速稍微慢一点点,付款页面马上变成残忍的灰色。

还好,如愿抢到一款米色加厚款,上面还有字母状的印花,不管是颜色还是款式都长在了我的审美上。

一边庆幸着自己的手气佳,一边耐着性子等物流信息。第三天头上,竟然是快递送货上门,暗喜。

忙不迭的打开,够厚实,够素雅,够大!大到家里的洗衣机肯定是塞不下了,难不成每次都要拿出去干洗?那也太不划算,这么多年,家里的床品还没享受过这等待遇。

要不,这次就破个例?一边盘算着,一边把床盖盖至床上,这一看不打紧:两侧和床尾部分几乎要挨着地了。

买的明明是标准款,咋大这么多?这床盖当床单用肯定是不行了,当被子又太薄,真的只能当床盖偶尔盖盖床?也太奢侈了些。

灵机一动,不如拿去改小当个床垫褥子。改小,把好好儿的2.42*2.5的床盖改成1.8*2的褥子,也只有我,才能想出这样的怪招儿吧。

妈妈的“败家子儿呀”的声音又开始在耳边回荡,可是没办法,要是让她知道这物件干洗一次得五六十块,必定要骂得更狠,所以这次没感到脸红,耳根子也没发热。

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几年前曾在纺织品街,让一位绣娘帮忙把一个被罩改小,人家做活儿特别细致,价钱不高,还细心地把裁掉的部分做了两个棉坐垫。

可惜的是这么多年了,店名早忘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人家。

从纺织品街北头儿到南头儿,问了好几家,都不是曾相识之人,还要价高得离谱。是呀,哪能每次都那么幸运呢?

带着几分失落,准备回家,过了十字路口向南,进入街道的另一端。

对我们当地人来说,这条街的名字不讨喜。所以每次只是匆匆路过,少有驻足的时候,除了偶尔停下来买那家馒头店里的硬面馒头。

今天的情形,哪还有心思买馒头?

啥年代了,店铺还有这种门头?心里嘀咕着,忍不住看——红艳艳的“***家纺”几个大字配在翠绿的底子上,置于门头最显眼的位置,确实够醒目,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可是这种高饱和度的交织实在难以带来美感,更何况现在家纺不都是讲究高级灰、温馨米、高冷白吗,这是哪一出?

颠覆了往常的审美认知,又忍不住多看两眼,门框两边白底红字:左侧曰“各种好被子”,右侧曰“各种四件套”,倒也对称哈。

等等,咋还有小字?单子、被罩、被子、四件套,还有更小的字号标注(手工)……

“闺女,你是要被套还是单子,进来看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推开玻璃门,笑容可掬。想必在我打量审视的时候,人家已在玻璃门内观察我多时。

“不是,姨,你看我这床盖能不能改小?”“改小?”她一边用眼神向我确认,一边麻利接过我抱着的床盖铺在店里的床上。

“屋里是一米八的床,这床盖铺上三面都拖着地,太大了,也不好洗。”我絮絮叨叨说着理由。

“这可是好东西呀,你看这材料多厚实,做工多细致,改是能改,就是可惜了呀,你可想好,别后悔。”

“想好了,姨,您看大概得多少钱?”边问边在心里盘算,要是她也像刚才的店铺要价虚高的话,我该咋拒绝而不至于挨白眼呢?

“给姨撇20得了,这活儿倒也不复杂,就是有点可惜,你可想好啊!”“想好了想好了!”我忙不迭的赶紧确认。

跟刚才的动辄四五十的要价相比,这也太划算了些,就是不知道做工如何。

“闺女,你要是忙就忙你的去,不忙就在这等着,满意了再给姨撇钱。”老人像是看出了我的顾虑,手上的直尺和剪刀已经开始在床盖上比划。

还能说啥呢,道完谢赶紧去接臭宝儿放学。带他吃完饭、聊完天再来,改好的床盖已在店里的床上等我多时。

大小正合适,是我想要的尺寸,裁掉的周边已被重新包好,跟原来的包边一模一样。

老人麻利叠好,又递上一条同样材质的长条毯子。“这是裁掉的,扔了怪可惜,姨就自作主张做了这个,你拿回去搭搭沙发,搭搭床边多好。”

我愣在那里,又惊又喜,几年前的熟悉感觉涌上心头,“别多心啊闺女,顺手的事儿,这个不要钱!”老人爽朗地说着,怕是又会错了意。

走出店门,斜对面的馒头店已经排起了长队,隔壁的烧烤店迎来第一波吃客,旁边的小吃车旁围了四五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正小心翼翼地吹着手中的炸串准备开吃……

这条街,第一次,让我有了想放慢脚步的感觉……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王轩,禹州市夏都办回族小学教师。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来源:杨双说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