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晴对话未来:投资思维和消费者视角如何重塑传统酒店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16:47 1

摘要:毅风酒店诞生于2022年,它以“精选服务”为鲜明旗帜,以一种看似克制却又极为大胆的方式,闯入了这场激烈的竞争。它拒绝成为传统意义上仅仅提供住宿功能的“睡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

从投资领域到酒店江湖。

中国酒店业的硝烟从未散去。

当万豪、洲际等国际巨头盘踞高端市场,亚朵、麗枫等本土品牌在中端厮杀正酣,一家“不走寻常路”的新势力酒店——毅风酒店,悄然兴起。

毅风酒店诞生于2022年,它以“精选服务”为鲜明旗帜,以一种看似克制却又极为大胆的方式,闯入了这场激烈的竞争。它拒绝成为传统意义上仅仅提供住宿功能的“睡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

毅风酒店深度挖掘在地文化,精心打造播客空间,用心营造社群文化,努力为住客创造一种全新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住宿体验。

这种看似“反酒店”的操作模式,背后是对“新生代旅居者”的深刻洞察。如今,Z世代年轻人背着吉他与三脚架游走于城市之间,他们追求的不再是酒店标准化的微笑、千篇一律的床品,也不仅仅是无人打扰的智能化服务。

冰冷的机器和算法无法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他们渴望的是能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的情绪磁场。毅风酒店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将文化基因注入每一座水泥森林般的酒店建筑之中,用情绪价值为住客制造独特的体验。

这种慢工细活的方式,在资本狂欢、追求快速扩张的年代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它却暗合了酒店业的本质——真正的奢侈,从来都是时间的艺术,是用心打造的独特体验。

在CEO张晓晴看来,毅风酒店不断探索与创新,只是她“习惯的延续”。张晓晴并不是传统酒店行业出身,但她带着房地产投资的敏锐眼光和大宗并购的非凡魄力,将商业地产的运营逻辑巧妙注入酒店基因。她不盲目遵循传统酒店业的金科玉律,而是站在消费者的独特视角来审视酒店运营。

毅风酒店首席执行官张晓晴女士分享品牌理念

鹰君集团作为毅风酒店背后的有力支撑,一出手便抛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计划——三年内投入15-20亿用于直营店扩张。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看似是一场冒进的豪赌,但背后却隐藏着毅风酒店的深远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首席商业评论主理人卫明近期有机会深入交流并直接采访到毅风酒店的CEO张晓晴,共同探讨毅风酒店的创新理念与未来规划。

毅风酒店:瞄准新生代旅居者

卫明:未来3 - 5年里,中国精品酒店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毅风为何会考虑将“新生代旅居者”作为重要的定位切入点?

张晓晴:在“新生代旅居者”中,90 后与00 后占比较大,他们正逐渐成为酒店行业消费的主力军。这个群体对新鲜事物、新兴品牌以及毅风所倡导的生活方式,都有很高的接受度,有着强烈的意愿去追求新事物与新体验。无论是从年龄段,还是从其所追求的事物来看,都与毅风品牌期望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我们将他们作为重要的定位切入点。

卫明:定位跟朗廷整个酒店集团其他品牌的定位是有区隔吗?

张晓晴:是的。

卫明:在地文化探索这方面,毅风酒店是会根据每个区域的情况来跟当地的艺术家或者当地特色人群去合作吗?

张晓晴:文化共创与城市探索是每家毅风酒店都会有的特色内容。酒店选址本身位于城市核心地段,而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文化底蕴。以酒店所在位置为原点向外辐射,周边会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例如各类吃喝玩乐的热门打卡点、社区里的居民等。

而每家酒店具体呈现哪些在地文化内容,需要酒店团队在筹备开业期间到周边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实际考察结果进行优选和推荐。

在艺术家合作方面,我们会结合不同城市特色寻找相契合的艺术家。我们首次发布合作的谢建平老师,他的 “装故事的袋子”“城市乌托邦” 等旅途创作内容,与毅风品牌理念高度一致。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挖掘与品牌契合的艺术家,无论其是否为本地艺术家,只要创作理念与品牌核心要素相契合,我们都会积极开展合作。

毅风Ying’nFlo 于香港广场展出“装故事的袋子”艺术装置

卫明:毅风首店开在杭州,那未来在内地地区的规划是怎样的,能否透露一些信息?

张晓晴:是的。在品牌发布会上,集团主席透露未来三年会投入15 - 20亿在内地市场发展毅风品牌。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开设直营店,希望在三年内开设 30 至 50 家,预计投资 15 亿元甚至更多。

此外,创新科技对于品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还将投入资金用于科技应用与系统开发 。

卫明:为什么要采取这么重的模式?现在没有多少品牌会这么重地去发展直营店。

张晓晴:我们之所以采用重资产模式发展直营店,是基于品牌沉淀的长远考量。一方面,产品沉淀必不可少。直营店能够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广泛收集市场反馈,以此为依据对产品持续进行更新迭代,确保产品始终贴合市场需求,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团队能力的沉淀也对品牌长期发展意义重大。直营店发展成熟后,我们计划开放加盟业务,而加盟的实质是品牌理念与管理能力的输出,这就要求管理团队具备与之匹配的专业能力。借助前期对 30 至 50 家直营店的精心管理打磨,以及与市场的深度互动,可以让团队逐步沉淀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品牌的持续扩张与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

卫明:您对酒店本身的同事或者员工有什么更多的期待或者要求?

张晓晴:因为毅风是精选服务酒店,在行业内来说它相对比较简单,其占比90%以上是客房,其余部分主要为简单早餐厅。在基础产品服务方面,行业内的服务人员已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提供较为成熟的服务。然而,毅风的独特之处在于文化共创、城市探索、打造播客间以及运营社群等特色内容,这对团队文化和组织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毅风品牌中国区品牌总监乔磊女士揭晓品牌主视觉

这需要从总部开始,尽管所有管理团队成员身处上海,但必须确保管理理念能够切实落地到每一家门店。在文化落地过程中,关键在于将这套文化理念精准传递给门店的核心管理人员,让他们带动门店员工,共同呈现出毅风所追求的独特服务与品牌内涵。

性价比与服务的平衡难题

卫明:中国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品牌在打造特色与品牌溢价、性价比和规模发展速度之间纠结。毅风如何看待这种竞争,是否担心性价比竞争压力过大?

张晓晴:这是酒店行业长期面临的一个难题。酒店属于服务业,服务依赖人力呈现,但人是最贵的,尤其在当下。一些酒店品牌为追求成本效益,通过高科技或系统应用大量削减酒店服务员工,实现极致性价比,但服务就不够全面。

要实现全面优质服务,往往需要更多人力以及与客户的充分互动,这就需要在成本和服务之间找到平衡。从我们多年经验来看,成本管控宜着重从内部着手。比如利用新系统,将后台运营线上化,减少内部沟通成本和运营流程长度,提炼关键步骤并通过系统加以整合,提高酒店后台运营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但对客部分不能减成本,毕竟这是品牌溢价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会确保员工人数充足,同时注重员工的服务理念和工作状态。我们会在品牌文化上下功夫,每个酒店总经理都是品牌大使,要承接门店落地的所有社群、探索和文化类工作。尽管在管控成本的同时做好服务颇具挑战,但鉴于市场对此有着切实需求,我们仍会全力以赴,力求在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间达成最佳平衡 。

卫明:现在中国商业有过度倾向降本的趋势,认为给用户最便宜的价格就是最好的,但对于需要人服务的产业,长期这样发展会没有品牌价值和温度。您怎么看?

张晓晴:从商业模型角度讲,产品对消费者有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功能价值客观,消费者关注产品能提供的功能和性价比;情绪价值主观,不同人喜好不同,有人愿意为喜欢的东西支付高价。

我们要深入洞察用户需要的情绪价值,并投入相应资源,让用户认可,这样就有空间做品牌溢价。品牌溢价换来的空间,又能使我们持续投入成本与资源,进一步优化对客服务板块,形成良性循环 。

卫明:新的消费人群,确实他们有些想法跟前一代会有差异,关于这点您怎么看?

张晓晴:是,新生代的消费者是比较挑剔的一代消费者。既理性又注重感受和情绪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整合资源,与用户更好沟通,理解他们真正需求,避免品牌自嗨。

从投资者到酒店运营者的视角转换

卫明:您之前是一直在酒店相关行业吗?

张晓晴:我原本并非酒店行业从业者,过去十几年投身于房地产投资以及大宗交易并购领域,后来在鹰君集团总部负责财资工作。从投资跨度到酒店行业,前期的确会有吃力。

但有一点好,从投资视角看酒店,关注商业闭环、资金来源和使用,完全从消费者角度思考品牌该做什么,这为团队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

我的非酒店行业视角对酒店人来说是新的冲突,但也逼着他们创新。我很感谢同事们愿意教我,接受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并努力执行。

卫明:您作为非传统酒店人参与酒店事业建设,能带来哪些不同?

张晓晴:没错。酒店是相对传统的行业,像我们在伦敦的第一家酒店早在 1865 年便已创立。而且酒店运营细致,每项工作都有标准操作流程(SOP)。不少同事跟我讲,一直以来都是依照这些流程开展工作的。这时我就会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不可以换种方法,不断反思。这种反思很有意义,我们经常争论,但争论后尝试从对方的立场思考,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路与创意

卫明:可以说一下毅风杭州首店吗?

张晓晴:我们在选址时,大多倾向于城市核心地段,这些核心地段为 CBD 区域,与传统旅游资源有一定距离。我们特意选择与传统热门打卡景点保持适度距离的地方,是希望宾客能真正深入周边,挖掘属于这个城市周边的在地文化和社区文化。

毅风酒店公区空间设计概念图

另外,从投资角度看,优先选定一个能够保障业务基础量的CBD区域作为落脚点,就有时间和空间去打磨产品,探索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情绪价值的有效途径。

结语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毅风酒店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面临着众多老牌酒店和新兴品牌的双重压力。但它依然坚定地走着自己的创新之路,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

虽然其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可以确认的是,在一个传统模式逐渐失效的年代,毅风酒店的登场为酒店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它提醒着我们,酒店不仅仅是提供住宿的场所,更是承载文化、传递情感的空间。我们期待更多的酒店品牌能够像毅风一样,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关注消费者的内心需求,用心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温度的住宿体验。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