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南京有位71岁的张老爷子,退休后生活清闲,平时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各种“养生秘籍”。
他是那种别人说啥他信啥的人,邻居提了句“多喝水能排毒”,他立马就记下了。
后来刷视频看到个年轻博主说:人一天至少要喝两升水,不然毒素排不出去。
他听得特别认真,还买了个带刻度的大水壶,早上装满,一天不喝完不睡觉,坚持得比谁都认真。
半年过去,他觉得自己精神还不错,脸色也比以前亮堂点。
可体检那天却出了岔子,肾功能出现异常。医生看到检查单当场就问,“你是不是最近喝水特别多?”
喝水出毛病,这听起来就让人难以理解。
但问题真不在水本身,是喝水这件事背后的“误会”才真让人糟心。
大家都觉得喝水好,能稀释血液、帮助排毒、促进代谢……这些说法有点道理,但不是谁都适合大量喝水,尤其是年纪大的人。
老年人的身体结构、代谢方式和年轻人不一样,喝水这事,量一多,肾脏就得连轴转。
水一进身体,要靠肾脏过滤,调节盐分、矿物质浓度、排出多余液体。
如果肾功能本来就不太好,还硬往里灌水,等于是给已经吃不消的机器再加码。
张老爷子那次检查,肌酐升高,尿素氮也不太稳定,医生怀疑是肾小球负担太大导致的慢性轻度损伤。
听着没多严重,但如果继续这么搞下去,几年之内可能就得靠药物维持了。
最让医生头疼的是,他一开始根本不信,说“我天天喝水,不抽烟不喝酒,哪来的毛病?”
其实问题就在于他忽略了一点:肾脏这个器官,它不怕你缺水,更怕你“硬灌”。
这个话题,其实和一个看似无关的东西联系特别紧——细胞渗透压。
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外面都有一层半透膜。细胞要正常工作,得保持内外液体浓度平衡。
水太多的时候,细胞外的液体稀释了,渗透压降低,水就会不断往细胞里渗。
特别是在肾脏、脑组织这种对水分变化非常敏感的部位,轻微的液体失衡就会引起功能紊乱。
比如脑水肿、低钠血症,甚至引发神志不清、抽搐这些急性症状。
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数据里提到过,每天喝水超过自身体重对应的建议摄入量的人群,在6个月内出现电解质紊乱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9倍,低钠血症发生率提高了31%。
而在这当中,65岁以上的人群,是最容易出现“过水中毒”的群体。
老年人本身的渴觉感下降,就是说他们不太会意识到自己渴不渴,再加上身体代谢变慢,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反而成了负担。
但讲到这还远远不够。水的问题,其实也跟血管弹性关系特别大。
很多老年人血管硬化,尤其是肾脏的入球小动脉,本来流量控制就差。
一口气喝进去五六百毫升水,血容量立刻上升,肾脏和心脏压力同时飙升。
如果是高血压患者,这种情况就更危险了。
有篇国内心内科期刊的研究讲得很直白: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波动大的70%都跟体液负荷不稳定有关。
再结合水分摄入量一看,几乎一半的人都有早上集中大量饮水的习惯。
张老爷子就是这么个例子。
他有高血压,一直吃药控制。结果他喝水讲究“早上空腹一升水”,一边喝一边说“冲一冲昨晚的毒”。
其实那一升水进去,他的血压在半小时内升高了20多毫米汞柱。医生当场就提醒他:“你不是在冲毒,是在冲血管。”
这事说到底还是个观念问题。人们总爱追求“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喝水听起来简单,不像运动要坚持、不像饮食要忌口、不像药物需要考虑副作用。
但越是简单的养生法,背后的“变量”就越多。水不是万能的,喝得不对,它就是慢性毒药。
更深一层讲,其实喝水跟一个被严重忽视的身体机制有很强关系——抗利尿激素的调节能力。
抗利尿激素简称ADH,是人体维持水分平衡的关键激素。
老年人ADH分泌能力下降,也就是说他们身体在“判断该不该排尿”这件事上变得迟钝。
你水喝多了,它也不会马上提醒肾脏去排,只会让水滞留在体内。
这就容易引起水肿、血钠下降、细胞胀大,长时间下去,身体就“被动积水”。
有个很冷门的数据,来自一项在日本养老院进行的实验。
他们对80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半年追踪,其中一组每天喝水2升以上,另一组根据渴感喝水。
半年后,前一组中有9人出现了轻度肾功能减退和2例低钠血症;而后一组没有出现严重异常。
这说明老人不是不能喝水,但“一刀切”的量不适合所有人,更不适合那些已有慢病、身体调节能力下降的人。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开始担心,那我爸妈喝水喝多了怎么办?是不是要立刻减少?
这事也不是靠吓唬能解决的,要看的是“水进来之后怎么走”。
一个人喝水多,如果白天排尿次数稳定、尿液颜色清澈、没有水肿、没乏力,那可能还没问题。
但如果喝水之后总觉得累、眼皮浮肿、小便少、尿液颜色淡得像水,这就是“滞水”的信号了。
陈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进展,老年医学与保健,2025-02-25
来源:梁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