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报!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经北京市市级事业单位奖励评审委员会评议,我区连续两年有集体或个人荣获北京市事业单位记大功奖励。其中,北京市怀柔区污染源管理中心荣获2023年度事业单位记大功奖励集体;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生态环境服务中心
喜报!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经北京市市级事业单位奖励评审委员会评议,我区连续两年有集体或个人荣获北京市事业单位记大功奖励。其中,北京市怀柔区污染源管理中心荣获2023年度事业单位记大功奖励集体;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生态环境服务中心刘颖南荣获2024年度事业单位记大功奖励个人。
北京市怀柔区污染源管理中心
筑牢首都北部重要生态屏障
向上
北京市怀柔区生态环境局所属事业单位北京市怀柔区污染源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污染源管理中心)牵头负责怀柔区环境应急管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企业绩效评级等工作。近年来,污染源管理中心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为怀柔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光添彩。
守正创新,奋发有为
环境应急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守牢生态环境和百姓健康的安全底线。为强化怀柔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设,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得到及时妥善科学处置,污染源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了“两市三区”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由于演练工作成效突出,演练活动信息得到生态环境部批示表扬;同时还荣获了北京市第三届应急演练三等奖。
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污染源管理中心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怀柔区在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方面高水平工作的认可。多年来,污染源管理中心全体干部以行动诠释保环境、护安全、办好事、求实效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以一以贯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铸就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新辉煌。
内强素质,锻造铁军
污染源管理中心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及噪声污染防治等各项任务。完成了11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至60%以上,工作多次获得市级部门肯定;应急减排清单作为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的基础,中心认真细致研究,对应急减排企业、工地及用车大户每季度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形成了69家减排企业、50家施工工地及7家用车大户清单,为空气重污染应急应对打下了坚实基础;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噪声污染治理体系建设34个自动监测子站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新的噪声功能区划分工作也逐步开展。此外,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做好企业绩效升级工作,目前有7家应急减排企业完成了AB级升级工作,3家企业退出重污染清单,“含绿量”指标持续提升向好。
坚定信念,争先创优
干部队伍是干事创业核心,污染源管理中心尤其注重在实战中锻炼队伍,提升能力。中心人员深化京冀联建联防联治机制,与周边地区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贡献了力量。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应急岗位建功活动中,3名同志荣获个人单项二等奖,展现了中心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1名同志作为北京市5名参赛代表之一参加全国应急演练大比武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讲方案”北京市一等奖和“赛方案”北京市三等奖。
展望未来,怀柔区污染源管理中心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去。始终发扬“自我加压,勇创一流”精神,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为怀柔区的绿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宝山镇生态环境服务中心 刘颖南
扎根山区绽芳华
向上
刘颖南,现任宝山镇生态环境服务中心主任(实际负责党群工作办公室工作)、宝山镇三块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她始终践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为党委建言献策、为群众勤勉办事、在岗位立身为旗,克服路途遥远艰辛,驻扎深山16年,以优异的工作成绩为镇域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荣誉称号。
业务精,在履职尽责中践行初心使命
刘颖南立足山区实际,创新党建“工作清单法”,统筹推进“三会一课”预审制、学习培训“云监督”、档案检查常态化,全年指导30个基层党组织召开会议680余次,督导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项目41个,连续三年高标准完成新发展农村党员35岁以下的不低于50%要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持续提升。聚焦破解山区人才匮乏难题,起草“宝山雁阵”人才培育计划,储备139名后备人才,围绕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举办“两优一先”表彰活动,共表彰31名优秀党员、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组织百余名镇村党员干部参与文艺汇演,线上观看量超10万人次。
亮点多,在为民服务中感知群众冷暖
刘颖南始终践行第一书记职责,团结带领村干部规范党内制度执行,保障重点项目推进。现场踏勘登记造册,敢于亮剑化解纠纷,稳妥发放征拆补偿保障G335国道建设进入施工阶段。紧盯煤改电民生工程,组织6名村民小组长开展“敲门行动”260余次,争分夺秒保障86户248名群众温暖过冬。经过多轮艰苦磋商,引进巧媳妇合作社组织6场手工制作培训,带动本村及周边村120余名赋闲妇女灵活就业,实现每月增收300-1000元。参与“宝山味道”晒年节、稻田音乐节美食市集,与村民一起揉面拌馅包饺子,为活动增添亮丽色彩。树立民生无小事理念,参与防火防汛昼夜值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12345诉求60余件。
成效足,在机遇挑战中弘扬奋斗精神
聚焦山区流动党员“管理难落实、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难题,献计出力赋能农旅品牌融合,创建全区首家流动党员“城市支部”。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起底集聚36名流动党员,策划特色活动14次,吸引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建设,获北京卫视、怀柔新闻多次报道。在基层矛盾纠纷频发的严峻形势下,她临危受命牵头负责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建“一核多元”共治平台,打在智慧乡村指挥平台,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协助升级两家“宝山大姐”暖心驿站,共接待服务群众2800余人次。助力道德坑中组部红色试点村和市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建设,蹲点监督工程进度,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功能性、规范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北京最北”红色村庄品牌更响。
基层环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无数年轻干部以拼搏奋进的姿态在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洒下汗水,浇灌出奋斗之花。这16年来,她对工作尽心竭力、从不懈怠,平凡的她用满腔热情、勤勉敬业和默默奉献去诠释着对家乡的忠诚与挚爱、对事业的坚守与执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