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研使人头秃,好不容易到了投稿环节,成功近在眼前。什么?九九八十一难,最大的一难竟然是期刊审稿人?!窃取稿件卖给论文工厂,或是直接换成自己名字偷发其它期刊,又或是自称一不小心误传误点当成自己的论文发表了……投稿之路真是关关难过,招招致命呀!那关于投稿,到底有哪
科研使人头秃,好不容易到了投稿环节,成功近在眼前。什么?九九八十一难,最大的一难竟然是期刊审稿人?!窃取稿件卖给论文工厂,或是直接换成自己名字偷发其它期刊,又或是自称一不小心误传误点当成自己的论文发表了……投稿之路真是关关难过,招招致命呀!那关于投稿,到底有哪些奇葩事件呢?咱们就一起来看下吧!
漫长审稿期审稿人早已署名偷发稿件
伊朗工程师 Mina Mehregan 向某期刊投稿,经过漫长的审稿期过后,却发现自己的论文早就被该期刊的一名印度审稿人 Devarajan 署名发表在了另一本刊物。她维权耗时长达五个月才得以撤稿,Mehregan 终于收到 Devarajan 的道歉后,又发现与 Devarajan 同一大学的另一位研究者也抄袭了她的论文,她不得不再次维权。
图片来源:网易截图
期刊审稿人声称文件名相似误传投稿人论文并成功发表
巴基斯坦化学家 Muhammad Kashif 在 ResearchGate 上发现一篇论文与他未发表的综述文章存在大量重复。这篇论文发表于 RSC Advances,作者显示为 Sujit Kumar,调查后发现,Sujit Kumar 正是之前 Muhammad Kashif 投稿给 Bon View Publishing 期刊时的审稿人之一。该审稿人给出的解释十分牵强,他声称是因文件名相似导致他与自己的论文混淆,上传了错误的文件。从投稿到发表层层流程,校对,审稿人点错了的理由显然是不合理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文件名会相似到点错,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份研究文件呢?其实调查人员一查便知其全貌。
图片来源:科学网
arXiv 预印本网站上传的论文被指抄袭
2021 年,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张某某与第一作者高某等在 arXiv 预印本网站上传的论文被原作者王剑锋举报抄袭。该论文几乎完全复制了王剑锋 2020 年其投稿某学术会议的论文,当中数据、图片、公式均被直接抄袭。后续北京理工大学在调查中发现,高某和另一作者均为刚本科毕业且无工作单位,根本不具备完成论文的条件。因此,认定该行为属「严重学术不端」,给予张某某「留校察看」处分。
论文来源不明,此事至今仍是学术圈悬案,推测与顶级学术会议审稿人有关,以及与审稿人有联系的论文工厂相关。王剑锋的论文疑似先被审稿人泄露,再通过论文工厂贩卖,猜测购买者可能因处于心虚状态才先发了预印本。
图片来源: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截图
研究人员将论文上传至 arXiv 可以保护研究成果吗?
物理学家 Paul Ginsparg 于 1991 年创建了 arXiv,这是一个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金融学和数理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论文预印本的网站。arXiv 开创了开放获取运动,允许学者在论文同行评审前分享研究成果。在正式投稿前,如果将论文上传至 arXiv,通过上传时间戳,可以明确自己的研究优先权,也能证明论文的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他人剽窃。
但部分期刊可能不允许作者在投稿前将论文上传至 arXiv, 特别是需要双盲评审的期刊或会议,这可能会暴露作者身份,从而影响评审的公正性。如:《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不接受已作为预印本共享的临床研究文章;《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明确表示预印本的存在不会导致拒稿,但提交的论文必须匿名化;Elsevier 出版公司允许作者将接受后的作者手稿上传至 arXiv,但不允许系统性地在 arXiv 等平台发布;《Nature》通常允许在投稿前上传至 arXiv,但需在投稿时告知编辑。
显而易见的是,研究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是否上传预印本或者匿名上传,最好是在投稿前,仔细阅读目标期刊或会议的投稿要求,必要时可以联系期刊编辑部或会议组织方确认清楚其对预印本的相关政策要求。
图片来源:arXiv官网截图
哪些举措可以从根源上真正约束审稿人?
1、欧盟实行「透明评审计划」:要求审稿人在评审过程中公开身份,以减少匿名评审中潜在的权力滥用和学术剽窃行为,增强评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推动建立「通用数据平台」,协调化学品评估中的科学数据共享,间接提升学术评审的透明性。针对涉及剽窃作者研究成果的案例中,通过透明化流程加强问责,并要求期刊建立伦理审查机制。
2、澳大利亚实行「审稿人信用积分制」:为审稿人建立信用积分,记录其在评审过程中的行为,将审稿人剽窃成果等不端行为纳入学术信用档案,并通过积分制量化其信用等级。积分扣减可能导致审稿资格被暂停或列入黑名单,严重者影响科研资助申请。
3、中国实行「科研诚信积分制」:在海南省实施了科研诚信积分,即「科信分」,根据积分等级(A~D级)实施分级监管,其中剽窃等行为直接扣分至 D 级,此级人员将被公开名单并限制科研项目申报。在江阴市创业大学则实施了推行「廉洁+信用」积分,将学术诚信与创业政策挂钩,失信者可能被取消培训资格或限制贷款额度。
4、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指南:审稿人需遵循保密原则,禁止利用评审权谋取私利,期刊若发现审稿人剽窃或滥用职权,立即依据指南启动调查并撤回论文。
结语
现如今人工智能时代已来,未来 AI 检测系统可结合区块链技术追踪稿件流转路径,快速精准识别审稿人剽窃行为,以后技术工具与国际协作将成为解决审稿人违规问题的关键。
科研不易,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维护学术评审的公正性和诚信,共建友好科研环境!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来源: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