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苹果受罪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9:21 2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大棒一落,众多美国科技公司股价应声暴跌,苹果更是政策发布当天股价暴跌9.3%,创下了5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25000元一部iPhone?特朗普正在让这事成真。

智东西4月7日报道,近日,关税战成了科技圈风口浪尖的话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大棒一落,众多美国科技公司股价应声暴跌,苹果更是政策发布当天股价暴跌9.3%,创下了5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与此同时,多家外媒对苹果iPhone可能大幅涨价的报道也“炸了锅”,美国Wedbush分析师Dan Ives称,一系列关税政策下,未来美国本土生产的iPhone售价可能达到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500元,现iPhone 16 Pro Max国行起售价9999元)。

▲美国Wedbush分析师Dan Ives称,一系列关税政策下,未来美国本土生产的iPhone售价可能达到3500美元,来源:福布斯

另一位美国证券公司分析师称,苹果需要将iPhone价格提高43%以覆盖关税上涨。

不过这样“简单粗暴”地将关税上涨换算为价格上涨显然是不正确的,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随即发推严厉批评这样的报道为“荒谬、标题党、凭空捏造”。

根据古尔曼预测,苹果iPhone在美售价可能会上涨,但不会这么多,也不会来的这么快。

虽然没这么快,但多家美国苹果商店的员工都表示,因为预计价格上涨,周末他们已经遭遇了大规模“恐慌性抢购”。

好家伙,这次美国人这次是真急了。因为涨价主要影响的就是美国市场,美国的iPhone大部分都是“Made in China”。

苹果自己也很急,据印度媒体报道,苹果在3月的最后一周仅用3天就将5架装满iPhone和其他苹果产品的飞机从印度飞往了美国本土。这些库存大概率可以帮苹果撑到iPhone 17发布。

▲印媒报道

对于这次的关税战热点,两大苹果“爆料王”——古尔曼和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祺都给出自己的调查和见解。

综合来看,苹果在美产品涨价应是大概率事件,但涨价幅度和时间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果链”企业大概率会首当其冲,面临苹果的强力“压价”;此外,供应链的“多元化、去中国化”会继续提速;最后,苹果自己内部消化降低毛利也是一种方式。

苹果这4大措施如何施展?关税战给苹果和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会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都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苹果目前市值已经跌破3万亿美元,回到2.83万亿美元。距离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0点01分关税正式生效,仅剩不到2天了。

▲苹果近5个交易日股价情况,来源:百度股市通

对于苹果会不会涨价,目前外媒已经分成了两派,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

比如前文提到的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就显然是激进派,他也是业内比较受人尊敬的一位技术向分析师。

Ives在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上述观点,他提到,对中国大陆征收50%的关税,对中国台湾地区征收32%的关税,这会从根本上切断美国科技领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每一件电子产品价格都将上涨40%-50%,美国制造的iPhone手机售价将达到3500美元,这些令人费解的关税将显著减缓AI技术的发展。

Rosenblatt Securities证券公司分析师称,苹果需要将iPhone价格提高43%以覆盖关税,比如标准版799美元的iPhone会上涨到1142美元,而更贵的iPhone 16 Pro Max可能会涨到2300美元。

▲苹果不同产品受关税影响可能产生的价格上涨预测,来源:路透社

市研机构Couterpoint Research联合创始人Neil Shah称,苹果平均售价需要至少提升30%以上才能抵消关税上涨带来的影响。

温和派这边,CFRA Research分析师Angelo Zino认为,苹果很难把超过5%至10%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他预计苹果在今年秋季iPhone 17发布之前不会对手机价格进行大幅上调。

古尔曼则直接说道,他认为分析师对1000美元iPhone变成3000美元iPhone的预测是错误的。

不过古尔曼也提到,在尽力抑制iPhone价格上涨多年后,苹果最终可能会“被迫涨价”。

实际上,从2017年iPhone X这一代开始,苹果旗舰机型的起售价一直稳定在999美元左右(国行售价稳定在5999元左右),没有明显上调。只不过苹果会通过提高Pro Max这类机型的起步内存容量来“变相涨价”高端机型。

古尔曼提到,在美国其实很多用户都会通过分期付款或折旧计划购买新手机,所以对定价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但不论如何,999美元可能是个心理门槛。

古尔曼称,苹果并不担心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涨价,比如2022年由于日元贬值,苹果就提高了iPhone在日本的售价,同年,由于通货膨胀,欧洲和英国的iPad都涨价了,英国脱欧后其Mac电脑售价也有大幅上涨。

这次关税战之所以对苹果影响很大,是因为关税政策的范围已经远超中国,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爱尔兰到印度尼西亚,无一幸免。

苹果产品的硬件组装业务主要在中国,占比在85-90%,其次是印度和越南,中国对应总关税水平为54%;

印度目前主要生产苹果的iPhone和AirPods产品,对应关税为26%;

越南生产苹果AirPods、iPad、Apple Watch和Mac电脑,对应关税为46%;

马来西亚生产苹果Mac电脑,对应关税为24%;

泰国生产苹果Mac电脑,对应关税37%;

爱尔兰生产一部分苹果Mac电脑,对应关税20%;

印度尼西亚很快将承接苹果AirTags以及AirPods Max耳罩网格部件的生产,对应关税32%。

特朗普政府颁布新关税政策后,自上述国家出口到美国的硬件产品成本无疑将显著提高。

郭明祺预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苹果不涨价,则苹果产品的整体毛利率预计会减少8.5-9%。

要知道,2024财年苹果整体毛利率为46.2%,这样的毛利率在消费电子巨头中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天花板,郭明祺认为如果苹果毛利率因关税下跌至40%以下,应该是短期现象,长期仍然有望维持在40%以上。

所以关税战影响的仅仅是苹果几个百分点的毛利率吗?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

比如郭明祺就提到,中长期需要警惕特朗普政府新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比如消费者信心与购买力下降、苹果换机周期的延长。

三、苹果应对关税战的4条策略:供应链转移、涨价、转嫁成本、内部消化

所以苹果要如何应对这次关税战“危机”?目前看来路不只有一条。

第一,供应链转移,提高低关税市场生产占比,比如押宝印度。简单来说,就是摆脱产品生产制造主要依赖中国的现状。

印度和越南都存在与美国政府达成新协议并被豁免关税的可能,2025年全球iPhone至少有15%在印度制造,相比2024年的10-12%有一定增加。

郭明祺提到,如果印度和越南都能被豁免关税,苹果在不涨价的情况下,整体毛利率的下降幅度可能会缩窄至5.5-6%。

另一方面,如果苹果能继续提高印度iPhone产能,并将印度在全球iPhone供应中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那么影响将降低至1-3%。

▲印度苹果工厂,来源:华尔街日报

在郭明祺看来,印度与越南向美国争取关税豁免的概率远高于中国。并且苹果会加速将组装订单移出中国,直至非中国组装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美国市场需求。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乐观的看法。古尔曼则在报道中提到,苹果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得的好处并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多,苹果在印度、越南和上述这些地区生产的苹果产品同样会受到关税冲击。

其实供应链转移这件事,近年来苹果一直在做。

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库克就曾经说服特朗普免征iPhone关税,彼时苹果一直在加速供应链的多样化、去中国化,以避免中美贸易摩擦,进而在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巴西和泰国建立了很多新的产线。

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果链转移的速度。

但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苹果未来几年内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本土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美国本土想要生产出iPhone,从项目启动到投入运行至少要5年,这还没有考虑本土生产对iPhone价格的影响,古尔曼说,美国生产iPhone可能让产品价格直接翻倍,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苹果在今年2月宣布将在未来4年在美国本土投入5000亿美元,据彭博社报道,库克出席了特朗普的就职典礼,甚至还投入了100万美元来“讨好”特朗普,但这些都没能阻止特朗普降下“关税大棒”。

▲来源:雅虎

第二,涨价。虽然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但偏偏苹果用户有其“特殊性”,郭明祺认为,新关税政策对苹果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但并非无解——美国市场新款高端iPhone占比65-70%,高端用户相对能接受涨价。

古尔曼也提到,他预计苹果会认真考虑调整iPhone的价格。一方面,消费者基本上都会了解到关税战的相关信息,因此不会将苹果涨价视为一种单方面的“攫金”行为。

第三,苹果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嫁关税成本,例如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高补贴金额、降低“Trade In”换购方案折扣等,以缓解消费者对涨价的负面感受。

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供应链企业应该是更主要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苹果加大对供应链厂商的“砍价”力度,因此郭明祺预计大部分果链企业的都将面临更大压力。

有业内人士提到,苹果采用“转嫁成本”这种方式是大概率的,不太可能直接大幅涨价,目前iPhone国内供应商的利润率在10-12%左右,供应链企业大概率需要压缩自己的利润率。

古尔曼也提到,苹果公司的采购团队现在大概率正在跟零部件制造商和生产合作伙伴谈价格。

第四,苹果自己“消化”一部分上涨的成本,比如压低自身的毛利率,目前苹果硬件产品的标准毛利率在45%左右,是有不小的调整空间的。

在古尔曼看来,苹果不太可能单独采取某一种方式,苹果很可能是“四管齐下”。

其实苹果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囤库存”,简单来说就是大量往美国本土进货,以应对关税危机,已经进来的货,就可以避开上涨的关税。

这些库存可以成为苹果的“缓兵之计”,古尔曼在报道中提到,这些库存理论上可以帮苹果坚持到下一代iPhone发布。

从Vision Pro的失利到生成式AI的掉队,再到今天关税战带来的供应链新一轮腥风血雨,苹果近来着实不太平。

去年大家的关注点是苹果何时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大关,而如今大家更关心自己能不能买到不涨价的iPhone。

总体来看,关税政策给苹果带来的冲击是实打实的,苹果的一系列行动也证明其在“私下”做着不少准备和应对。苹果将如何度过这次危机,关税政策会给苹果和果链企业带来哪些更为深远的影响,我们将持续深入关注。

来源:智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