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天前的4月3日,专注五环外的那个拼多多,宣布推出“千亿扶持”惠商计划:三年投资1000亿加码电商生态建设。
几天前的4月3日,专注五环外的那个拼多多,宣布推出“千亿扶持”惠商计划:三年投资1000亿加码电商生态建设。
(图源:网络)
其实,早在3月25日左右,电商圈就开始流传这个瓜,说拼多多再投入千亿加码商家扶持。
(图源:网络)
传闻言之凿凿,当时的拼多多回应言辞暧昧,虽然没有直接承认,但也没有否认。
正主没表态,社交媒体上先集体狂欢了。
小红书上,类似于“拼多多要把2024年利润全捐了?!”这种帖子随处可见,内容也高度相似。
(图源:小红书)
(图源:小红书)
如今,传言被拼多多自己坐实。
复盘来看,拼多多这一波千亿扶持商家的新闻,媒体、社交平台一波接一波的热度,大概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
是的,没错,营销。
都2025年了。电商三巨头,阿里已经nextlevel了,在努力搞AI;京东不断突破边界,在努力搞外卖;只有拼多多,一心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专注”砍一刀”。
不怪拼多多专注,因为“砍一刀”这门生意,真的太能挣钱了。
日赚超3亿,拼多多赚麻了
拼多多到底有多挣钱?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图源网络)
这里的每一个数据拿出来,都很炸裂。
先看营收,2024年3938.4亿,四舍五入等于拼多多2024年每一个季度收入1000亿。
归母净利润1124.3亿。什么概念?
平均每天净赚3.08亿,每分钟净赚21.39万……分分钟几十万上下。
当然,这样看,也还是无法感知,拼多多上千亿的利润到底有多牛逼。
数据还是要对比有意义:
先看同为电商公司的阿里和京东。据wind数据,2024年:
(图源:wind)
阿里巴巴营收9411.68亿,归母净利润800.09亿,净利率是8.50%;
京东营收11588.19亿,归母净利润413.59亿,净利率只有3.57%;
而拼多多,营收3938.36亿,归母净利润高达1124.35亿,净利率高达28.55%!
从这点看,阿里和京东在拼多多面前,都是小弟弟。
拼多多是从2021年开始赚钱的,随后其利润每年上一个台阶,复合增长率达到95%!
(图源:wind)
再放眼国内。
我查了wind的数据,截至到4月2日,整个A股已经披露2024年财报的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千亿的上市公司,只有10家。
(图源:wind)
如图所示,拼多多1124.35亿的归母净利润规模,可以把中国人寿挤出前十,距离第九中国平安,也就142亿。
说到挣钱,什么中国石化(503.13亿)、贵州茅台(862.48亿),甚至就连华为(626亿),在拼多多面前都不够看。
但纵观这些利润超千亿的公司,除了中国平安外,无一不是基础设施相关的大型央企。他们上交的利润,最终会以某种形式回馈社会。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上千亿利润,确实扎眼的多。
这还只是大A股。即使放眼全球,拼多多的盈利能力也是相当炸裂的。
我又用wind拉了下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所有美股2024年年报的净利润排名,拼多多可以排在TOP30,正好第29。
(图源:wind)
排在拼多多后面的,有沃尔玛、强生公司、可口可乐这些传统的消费品巨头公司。
越补贴越赚?为什么?
虽然电商圈对于拼多多要投入千亿来扶持商家喜大普奔,但我必须给大家泼泼冷水。
前面说了,因为这场“爆料”,大概率又是拼多多另外一种营销策略。
不知道大家有印象没。
去年7月29日,据香港卫视及多家媒体报道,因平台罚款和扣货款等问题,约有200多名中小商家“围攻”位于广州的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运营公司,相关视频迅速在各电商群内传播并发酵。
(图源:网络)
虽然最后事情不了了之,但经过该事件,普罗大众也对拼多多如何从商家身上薅羊毛,有了基础的认知。
大家都知道,拼多多对五环外的用户,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砍一刀”,为此不惜大额优惠券补贴,不满意还能仅退款,主打一个“宠”。
但对商家,拼多多又是另外一副姿态。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没概念 ,还是数据说话。
拼多多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也就是商家广告、推广费。
一个是交易服务收入,也就是向商家收取的佣金。
2024年,拼多多光广告推广费,拼多多就向商家收了1979亿,同比增长29%;向商家收取的平台交易佣金,也高达1959亿,同比增长108%!
请注意,这还是在拼多多2024年下半年投入百亿减免活动的情况下从商家那里赚到的收入。
据媒体报道,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提出的“百亿减免”政策累计覆盖超千万商家,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每年就能为商家节省数十亿元成本。
但就是这样,拼多多单一季度,也就是四季度,营收历史性地超过千亿,达到了1106亿。
还有比这更挣钱的生意么?如果放到全年接近4000亿的营收上,这几十亿的成本真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拼多多长期坚持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在进入收获期,平台及产业生态的效用不断释放,持续为供需两侧带来普惠。
话说得很漂亮,但懂的都懂。
拼多多的“百亿减免”有问题吗?当然没有,它确实的减轻了商家的些许成本。
只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大背景: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极度发达,但极度内卷的生态,又让大部分拥有制造能力但没有品牌能力的商家只能依附拼多多生存。
以至于,当拼多多开始释放出一点善意,商家基本毫无招架之力。
这背后的逻辑,跟砍一刀何其相似。
地球人都知道,砍一刀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利,而是利用国人贪小便宜的人性弱点,要更多的人来买,你买得越多,拼多多就赚得越多。
对于此次提出的商家千亿扶持,只有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的喊话:“此次‘千亿扶持’,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不喊口号,只动真格。”
到目前为止,真正清晰的只有拼多多给的一个计划: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但怎么扶持,具体给商家怎么减免,一概细节全无。
拼多多可能会赚更多
拼多多为何这么牛?赚钱能力远超华为等一众巨头?
这背后,都是基于拼多多最底层的商业模式:黄峥对人性的极致把握。
不管是用户的砍一刀,还是商家的百亿减免、千亿扶持,这背后其实都是营销策略(taolu),这就是拼多多的厉害之处。
从财报上看,拼多多是一家极其注重营销,而且舍得上在营销上砸钱的公司。
请看下面的数据:
(图源:wind)
尽管营收体量只有阿里的41%,京东的34%,但拼多多在销售等费用上的投入却接近1200亿,与京东仅有50亿左右的差额,与阿里仅有500亿的差距。
得益于对人性的极致把握,拼多多的营销策略是极度成功的。
2024 年,拼多多的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31.5%。相比之下,阿里只有18.99%,京东只有10.98%。
其实不止是对外的营销。在员工管理上,拼多多同样也是将人性管理到极致。
在雪球上,就有投资者发了拼多多部分岗位的员工年薪情况。
(图源:雪球)
从上面的数据看,拼多多员工月薪达到了29940元,薪资在40k以上的员工占比28%。
虽然社交平台也不乏有帖子在吐槽拼多多。“砍一刀”、“本分厂”、“上海某11-11-6公司”,都是打工人提到拼多多的指代,背后指的都是拼多多员工工作强度之大。
但即便员工工作强度非同一般,无数打工人还是前仆后继。谁让拼多多的薪资就是有竞争力呢。
毕竟跟其他大厂相比,工作强度可能差不了多少,但拼多多的一次性待遇(直接的薪资)可能也是最好的。
有竞争力的薪资,也让拼多多一跃成为大厂中将员工价值发挥到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由于2024年完整年报还未出炉。咱们只能看2023年的数据。
2023年底,拼多多员工数量仅1.7万人,是阿里(23万人)的1/18、京东(45万人)的1/35。其人均创收达1222万元,是阿里的4.2倍、京东的7倍,人均经营利润更是阿里的5.8倍、京东的55.8倍。
而且,从目前这个趋势看,拼多多或许还会赚的更多。
其一,在电商领域,拼多多由于业务的核心聚焦,其净利率甩开一众前辈;
其二,拼多多极致的运营效率和低成本战略,除了营销和员工成本,已经没有其他大额投入。
京东就不说了。京东一直以来的模式都是重资产,物流与供应链投入占比营收50.4%,净利润率仅3.86%。再加上京东如今主打的两张牌,本地生活和员工关怀,都是大投入成本项。
阿里,业务多元化(如云计算、本地生活)分散资源,2024年非核心资产抛售导致超500亿元亏损,核心电商增速放缓至9%,净利润率11.71%。
再加上,阿里为了加码AI,其研发投入2024年就达到了520.51亿元。
相比之下,拼多多2024年的研发投入只有127亿。
而被视为中国硬科技的中流砥柱——华为,其利润规模虽然只有拼多多的一半,但其2024年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797亿!
结语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黄峥凭借着对人性的极致把握,构建了拼多多帝国,于五环外走到了世界商业舞台的中央,也仅仅用了不到10年。
从这个角度看,拼多多当然是一家成功的公司。黄峥,也毫无疑问是一个顶级的商人。
但中国其实不缺的就是顶级的商人,比如前段时间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李jia诚,具体的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
我们说了,单就短期的赚钱能力而言,黄峥确实比任正非强,而且强很多。
但大家眼中的任老爷子,绝不是一个商人。有几点大家很清楚:
1、尽管是创始人,但任老爷子在华为的持股极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黄峥也不错,捐了价值不菲的股权)。
2、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2024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2490亿元。
3、任老爷子有着无与伦比的家国情怀。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的谈话里就说,科技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问题,一个理论的突破,构成社会价值贡献需要二三十年。我们今天把心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做点事,也可能四五十年以后我们就有希望了。
当然了,话说回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任正非。
作为一个顶级的商人,黄峥和他的拼多多并没有错,他只是在尽一个商人的本分,努力的赚钱,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已。
来源:花椒财经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