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业坚持自立自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领域收获了丰硕成果,助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值此“十四五”收官之际,通信世界全媒
科技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自“十四五”开局以来,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大局,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助力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澎湃动能。
科创引领
全面实施战略转型
在2021年11月举办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首次系统阐述了“创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战略目标。随后,这一目标被纳入中国移动“十四五”发展规划,标志着公司从传统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的全面转型。
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移动打造“一体五环”和“两给两出”科创体系,实施“BASIC6”科创计划,培育壮大“十百千”人才雁阵,主动融入并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任务,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一体五环”是中国移动技术创新的组织架构,以开放协同、分层分级为原则,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集团内部全面参与的创新体系。“五环”涵盖内环、中环、外环、合作环和海外环,它们分别发挥聚核心、构能力、强应用、筑生态、促出海的作用,共同凝聚为一个创新的有机整体。其中,内环包括中国移动研究院、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和安全研究院,为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中环由15家科技型专业公司组成,研运一体,将技术转化成实际能力;外环为31家省(区、市)公司和6家区域研发机构,承担着将能力转化为应用的任务;合作环包括30家联合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合作创新的生态环境;海外环则由香港创新院和GTI国际组织构成。
“两给两出”指的是“给政策、给资源”以及“出成果、出人才”。“给政策、给资源”体现了中国移动对科技创新的坚定支持与投入。中国移动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激励政策,涉及资金支持、设备投入、实验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为科研人员营造了宽松的创新环境,提供了充足的研发资源,有力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出成果、出人才”是中国移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目标,通过强化“产学研用”合作,中国移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3年10月,中国移动启动实施“BASIC6”科创计划,面向算力网络、6G、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力中台和安全六大领域,强化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信息通信领域的科创制高点。仅在2024年,中国移动就为“BASIC6”科创计划投入380亿元研发资金,研发队伍壮大到5.9万人。
秉承“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的定位,中国移动全力打造梯次合理、展翅齐飞的“十百千”人才雁阵,构建多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孵化芯昇科技等专精特新团队,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动力。中国移动还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聘请多位院士及行业领军专家担任特邀顾问,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多项举措协同发力,中国移动正朝着科技创新型企业大步迈进,加速转型。
敢为人先
交出亮眼成绩单
砥砺奋进,持续深耕,中国移动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成功研制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成功发射入轨“中国移动01星”和“‘星核’验证星”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发布全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其科技创新实力得到广泛认可。
射频收发芯片堪称无线射频信号和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翻译官”。中国移动基于“1+N+1”攻关模式,与10余家设备商和芯片设计公司组建联合战队,历经近3年的联合攻关,先后攻克大带宽、高阶调制、多样化站型等5G新需求带来的系列技术难题,成功打造出一款低成本、低功耗、高灵活度的产品——“破风8676”,实现了“从0到1”的关键突破,有效提升了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
“中国移动01星”搭载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是全球首颗可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上信号处理试验卫星。“‘星核’验证星”搭载业界首个采用6G理念设计、具备在轨业务能力的星载核心网系统,是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
在大模型时代,大规模GPU集群采用高速交换网络实现上万颗GPU算力互联,互联网络技术成为提升集群有效算力的关键。中国移动把握技术升级换代契机,提出全调度以太网(GSE)技术,发布全量支持GSE标准的DPU芯片“智算琢光”,大幅提升GPU节点间的通信效率。
此外,中国移动还牵头60项5G-A国际标准,在全球运营商中位居首位;以网强算,提出“算力网络”全新理念,推出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发布“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推出30款自研行业大模型,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能源、制造等10多个行业。
中国移动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各方广泛认可。据了解,在第三方评估机构“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战略标杆分析”创新能力的评估中,中国移动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有效专利总量在全球运营商中稳居首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2022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发布活动中,中国移动6项成果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移动荣获中国管理科学界最高奖项——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2023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中,中国移动成功上榜并位列榜首。
伴随着科技创新实力的稳步提升,中国移动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话语权也持续增强——中国移动在3GPP、ITU、GTI等重要国际组织及平台中担任领导职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6G技术全球标准化方面,中国移动牵头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项目及标准制定工作,这在移动通信发展史上属于首次。
勇担央企责任,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如今,中国移动已经将“科技创新”打造成为自身最闪亮的名片。
聚力攻关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展望未来,全球数字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将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助力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科技创新仍然是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核心。作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国移动同样需要继续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激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作表率。
此前,中国移动高层曾表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中国移动将着力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原始创新能力、联合攻关能力,加快产出一批引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在创新体制方面,中国移动将聚焦国家前沿性、紧迫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头组建5G创新联合体,勇当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打造业界一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在6G方面,将携手各方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为构建数字中国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中国移动聚力攻关颠覆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以信息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篇章。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将紧扣“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定位,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将在新的发展征程上,续写更为辉煌的崭新篇章。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4月10日*
第7期 总965期
END
“十四五”科创答卷 | 走进TeleAI:解码中国电信科技创新的关键“落子”
低空经济全球 “起飞”
最新目标:实现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
作者:舒文琼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
运营|林嵩
来源:通信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