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用AI代码写论文,用算法优化实验时,可曾想过这项技术若被恶意利用,会成为刺向他人隐私的“数字利刃”?
当你用AI代码写论文,用算法优化实验时,可曾想过这项技术若被恶意利用,会成为刺向他人隐私的“数字利刃”?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典型案例
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两万余条学生个人信息,后利用AI技术向其中的两千余名学生发送骚扰短信。
犯罪嫌疑人胡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非法入侵了学校某系统并获取两万余条该校学生个人信息。
为寻求刺激、炫耀技术,胡某通过之前发现的某小程序存在的技术漏洞,利用AI编写程序,把其中盗取的上千余名学生的手机号码在该小程序上批量注册账户,后将短信验证码篡改为淫秽内容发送至学生本人,对其进行短信骚扰。
目前,犯罪嫌疑人对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供认不讳,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
AI技术本为造福人类
而非犯罪的“帮凶”!
真正的技术高手不是
在暗处窃取信息的“黑客”
不偷窥他人隐私
不利用技术作恶
网络空间有迹可循
屏幕后的黑手终究难逃法网!
来源|公安部网安
编辑|陆楚一
审读|伊诺
二审|潘韵琪
三审|蔡志军
宠粉福利月月送
2025年4月起
深圳晚报每月将选取
“在看数”和“分享数”
排名第一的粉丝各一位
发放100-300元电子兑换券
参与详情
2、每日推文阅读+点击文末“转发”+点亮“推荐”;
3、每月1日,公布“在看数”和“分享数”排名第一的粉丝各一位。(下一次公示时间为5月1日。“在看”即“推荐”);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深圳晚报所有。
— 深小晚特选 —
来源:四海八荒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