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活动|缅怀革命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04:34 1

摘要:清明,是杜牧笔下的“雨纷纷”,是血脉里的“思时之敬”,更是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在近日的全校集会中,未来戏剧社的同学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中国人的清明节》诉说着对先人的追思,也激荡着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

清明,是杜牧笔下的“雨纷纷”,是血脉里的“思时之敬”,更是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在近日的全校集会中,未来戏剧社的同学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中国人的清明节》诉说着对先人的追思,也激荡着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

诗朗诵:《中国人的清明节》

领诵者:张紫玥、张子砚、王润乔、张双怡

朗诵者:胡曦、王哲、吴佳瑶、殷聆然、

张意佳、付芯嘉、管正宇、梁栋一、

凌千雅、潘容、唐欣泽

清明节前夕,朝阳未来学校的同学们又一次来到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参加祭扫活动,“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高一3班的张馨颐同学分享了参加此次祭扫活动的所得所感。

分享者|高一3班 张馨颐

此刻,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展开,我的耳畔仍回响着李大钊烈士陵园内松涛的低语,眼前仍浮动着那一簇簇素净的白菊。

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的时节,是春草蔓发时对长眠者的告白,更是我们与历史的一次郑重对话。

周六清晨,我们踏着古朴的台阶走进陵园。薄雾未散,春寒料峭,石碑上的露水映着李大钊先生坚毅的面庞。我们俯身献上菊花,指尖触到碑文的那一刻,仿佛触到了百年前那个风雨如晦的春天——先生以墨为刃,在《新青年》上写下“青春中华”的预言;以血为火,照亮混沌中的中国。

伫立在烈士墓前,我们凝视着镌刻先生生平的浮雕:从北大红楼播撒马克思主义火种,到领导工人运动唤醒沉睡的民众;从慷慨就义前写下《狱中自述》的铮铮铁骨,到绞刑架下高呼“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胜利”的信仰之光。

百年前那位点燃马克思主义火种的书生,此刻化作汉白玉雕像永恒凝视着远方。当我们将鲜花轻放在墓前,忽然明白:清明不仅是追思的节气,更是精神的返青——那些被春雨浸润的理想,正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抽枝发芽。

在李大钊同志泛黄的手稿前驻足,字里行间里都表现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决心。“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 ——这句写于1923年的箴言,与他37岁的生命轨迹交相辉映。

当我们触摸展柜玻璃时,恍惚间与百年前的青年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青春》中的呐喊在耳边回荡:“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

今天,当朝阳照亮鲜红的旗面,我看见的不只是飘扬的旗帜,更是无数先驱者用热血浸染的革命之路。那些沉睡在清明雨中的英魂,正透过我们的眼睛见证这个他们用生命期许的春天。

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我们接过的不仅是花束,更是民族复兴的火炬。让我们把"青春中华"的理想,熔铸在解出难题的笔尖上,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当以李大钊先生为炬火,以信仰铸魂,以行动明志,让李大钊先生期待的"青春之我",化作国旗下永不褪色的红。

清明细雨寄哀思,苍松翠柏缅先贤;承遗志启时代新征程,守初心绘盛世华章。我们以国旗为证、校旗为誓——铭记历史,不负韶华!愿先烈之志永存心间,愿青春之力筑梦中华!

来源:乐观的原野Rj2q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