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有质量地活下去?这本著作提供了最佳参考

摘要: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多年来致力于深入华为,系统化、规模化掌握华为第一手史料和素材,提炼华为的管理哲学:“如何更好地理解华为,是中国企业界、中国学术界,也是中国社会各层面,一个富有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重大课题。”他认为,《在悖论中前进》这本

近日,华为管理顾问田涛推出《在悖论中前进》一书,以悖论为视角,以华为为案例,对悖论主导下的组织演化与兴衰的内在逻辑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田涛认为,只有葆有悖论精神和悖论思维,企业家和企业才不会过早成为“熵”的俘虏。

新书面世以来,引发企业界、传媒界、学术界等众多专家大咖纷纷力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多年来致力于深入华为,系统化、规模化掌握华为第一手史料和素材,提炼华为的管理哲学:“如何更好地理解华为,是中国企业界、中国学术界,也是中国社会各层面,一个富有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重大课题。”他认为,《在悖论中前进》这本书,无疑是这个课题的最佳参考,甚至是权威性的参考。

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商业思想家吴伯凡对书中的“悖论思维”进行了深入剖析:任正非的管理哲学,说到底是一种体现在“商”(商业)中的“熵”的哲学。《在悖论中前进》这本书与市面流行的关于华为的商业读物最大的不同,是田涛老师的著述能够引领读者在深处和背面看到华为,而其真实和生动的特性,就是遍布华为整体的“悖论性”。

如何更好地理解华为、任正非的管理哲学?

如何运用“悖论思维”让企业持续进化,有质量地活下去?

如何动态平衡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实现创造性创新?

12月5日(周四)晚20:00,湛庐联合腾讯新闻特别邀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与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商业思想家吴伯凡,共读《在悖论中前进》,探索中国企业管理未来新方向,解答当今企业家如何应用悖论思维助力管理,让企业能够有质量地活下去。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马上预约本场直播!

在风暴中学会生存

——《在悖论中前进》推荐序

方兴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发起人

《欧拉崛起》等图书作者

和田涛相识已经跨过了25年。可以说,这25年多时间,我们都经历了中国最波澜壮阔的发展阶段,并且都置身其中最惊心动魄的高科技的核心地带。迄今回想起这段共同的历程,有点激动,更是感到有点魔幻。

田涛对我来说,亦师亦友,我们俩的思想碰撞和友谊足以写成一本内容丰富且饱满的厚书。拿到《在悖论中前进》预读本,我用了两天时间浏览完。虽然,我早在和他的聊天中就知道他在写一本新书。但是,读完本书,依然难以抑制我内心的激动。田涛写书的用功和用心程度,让我这位以写作为志业的学者,也自叹不如。

30年前的1994年,我毕业来到中关村,从此就置身于一个时代风暴的中心。不久,我在北大附近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写硅谷的《惊世伟绩》。其中一句话依然时常浮现:“我们自己卷起了一场风暴,然后,我们试图在风暴中学会生存。”用这句话来概括我和田涛一起身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共同的故事,实在是再形象、再贴切不过。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这个时代,理解我们所经历和见证的历史,甚至如何理解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似乎一直在不停地回答,但是,也似乎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心服口服的答案。而《在悖论中前进》,显然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答案的一次努力。

一本书,与一件事的成功类似,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毫无疑问,华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乃至所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田涛,无疑是最接近、最了解和最努力研究华为与任正非的极少数人。而加上这一次,田涛毫不掩饰的决心与雄心,以全局性纵览管理学知识体系为基础,完成了《在悖论中前进》。这本书将中外管理学思想、田涛个人思想与华为实践经验三合一,是一部融合管理学、华为、任正非和个人阅历的集大成的野心之作。这也是我们

阅读田涛新书,首先需要定义的基本格局与高度。

《在悖论中前进》作为田涛心血之作,有着特别的意义。此前赢得国际影响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主角无疑是华为和任正非。而这一本书,虽然依然以任正非和华为贯穿全书,但是,书中明显贯通着田涛的许多独特思考,以及他的阅历和他的努力。

目前,真正深入华为,系统化、规模化掌握华为第一手史料和素材的,我们两人可能排在前两位。但是,在了解任正非、洞察华为方面,田涛也许是最深入的人之一。这首先在于他和任正非两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其次当然是田涛本人的思想,其综合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广谱的知识谱系,可以说,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一次独特的呈现,一次精妙的绽开。

我和田涛的年龄刚好相差一轮,都属鸡,勤奋程度上的确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当然,我们的写作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我是写作速度快,思路清晰时刻,一坐下来,2~3小时可以写出5000字以上。而且,我是最不愿意修改的,写作是一种快感,但是阅读自己的文字进行修改,却是一种折磨。而田涛相反,他喜欢不断修改打磨,努力追求完美。前几年,我才知道他居然还在《诗刊》发表过诗作,一时有点惊讶。我们居然都是80年代的文学青年。不同的是,他赶上了80年代现代诗浪潮的新浪,而我搭上的则是80年代末期的后浪。作为文学青年的理想主义的本质,看来是我们这么多年相处能够惺惺相惜的基础吧。

2019—2024年,是科技战极端打击下华为浴火重生的5年。这5年,我的重点是记录,试图忠实地、全景式地将华为所作所为的关键展现出来,在美国极限打击下的这5年,华为以超越国人和世界想象的努力,完成了核心“根技术”的一系列从无到有的突破。因此,“如何重新认识新的华为”,必将是一个世界级的课题。我和田涛,都在为这一课题做出个人最大的努力。我俩的工作,可谓相得益彰。我专注于访谈、整理,重在记录。而田涛,他头脑的这颗CPU,无疑比我“算力”强劲,他已经进入更高的思考和理论化的阶段,比我的工作更加“烧脑”。因此,我们俩保持着频繁的沟通。每一次跟他的交谈,对我都是一次很好的“赋能”。

如何更好地理解华为,是中国企业界、中国学术界,也是中国社会各层面,一个富有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重大课题。《在悖论中前进》这本书,无疑是最佳参考,甚至是权威性的参考。

也因此,这本书本身也是一个悖论:很好读,但也很不好读。好读的是文字,不好读的是思想。田涛的文字,推敲打磨,功夫之深,本身就是美文。里面金句频频,每一段都值得反复品味。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广博的学术阅读,于当今追求爽文、短剧快感的人们,是契合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显然,读懂华为,读懂《在悖论中前进》,是一种考验。

说本书不好读,首先是因为华为超越了中国企业的基本境界,打破了诸多塑造和决定我们基本认知的常识;其次是因为本书太浓缩。有时候,一句话或三言两语的一个小故事,或者一段总结,都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需要展开来细细解读和阐述。里面很多片言只语,蕴含着田涛极为独到的见地。不像我这样深入了解华为的人,就很难真正领悟到田涛所表达的深意。《在悖论中前进》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深入思考的书,而今天,又有多少人还能够如此认真阅读和思考?有多少人能够成功跨越固有的思维与认知?通过这本书,田涛将这个考验扔给了我们,扔给了我们这个时代。

熵的哲学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忧患

——《在悖论中前进》里读懂华为

新物种研究院院长

商业思想家

要理解华为,就需要理解贯穿全书的悖论思维。

悖论(Paradox)的本义是“并行的真相”,由词根para(并行、平行、同时存在)和dox(真相、真理、原则)构成。我们熟悉的很多词的英文单词,如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天堂(Paradise,与尘世并行的更好的世界)、寄生虫(Parasite,与宿主生命并行的生命)、范式(Paradigm,与表象并行又暗中驱使表象的模式),都包含para这个词根。在中文中,悖论有时还被称为“佯谬”(看似荒谬的现象和规律)、“二律背反”(相互矛盾但并行不悖的规律)。我们习惯于称之“悖论”的Paradox,其含义更接近于“并行不悖的真相”“明暗、表里协同共存的原则”。

对诸多现象、形态、动态的认知,如果尚未触及“悖论”的层次,就表明我们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比如,看见一辆行驶着的自行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平衡”——正是前后左右的平衡让它能向前行驶,骑行者的任务就是保持这种平衡。但仔细一点观察,骑行者的任务同时也是打破各种平衡,否则,自行车就会陷入最低层次的平衡——停止或倒在地上。对行驶着的自行车真实状态的描述,既非平衡又非不平衡,而是“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这就是一种悖论或佯谬状态,一种“悖论中前进”的状态。

事实上,生命的真实状态就是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生命(以及创新)就是努力摆脱零度或低度平衡,进入非平衡状态,又在非平衡状态中力图达到平衡状态——它同时是同态和静态的,或者说同时在摆脱静态和动态。当生命体无法同时摆脱静态和动态,无法同时聚敛和耗散能量时,它就会坠入低度或零度静态——垂死或死亡。

任正非的管理哲学,说到底是一种体现在“商”(商业)中的“熵”的哲学。“熵”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即“并行不悖”)的概念。熵首先是一种“持续的失衡”状态,一种在零度平衡(终极混沌)与高度平衡(高度有序)中只可缓解不可更改的“一边倒”(倒向、坠入混沌)趋势。熵的哲学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忧患。

这当然是一种悖论式而非单向度的忧患,对人来说,熵(熵增)本身是负面的,而人能在这个负面现实面前“加负号”(负负得正)——促成“熵减”,实现“负熵”。熵增与熵减一直是并行的,管理者总是抱着克服障碍、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在管理一个企业,但无论他的动机多么强烈,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就是不自知地制造问题和麻烦的过程,因为熵增是天然底色,熵减始终是有限的,甚至是有缺陷的应对。

为什么要“深淘滩”?因为大量的“水”的引入(获利)同时意味着大量“泥沙”(常常不可见)的引入和淤积,所以要有制度化、常态化的“洗淤”和“淘滩”。与此同时,在引水的时候还要扼制经营中的“贪婪算法”(经营本身就自带“贪婪因子”),意识到引水的“堰”不是越高越好,把堰筑得低一些,让利润的“水位”随之降低,让过高的“水”(利)能没过堰,“流失”出去。这就是“明经营”“明管理”背面的“暗经营”“暗管理”。概而言之,华为的经营和管理,就是这种明暗并行而不悖的经营和管理。

与市面流行的关于华为的商业读物最大的不同,是田涛老师的著述能洞幽察微,视野和思路能逼近华为深处,一直抵达华为的“背面”。在深处和背面看到华为,才是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华为,而其真实和生动的特性,就是遍布华为整体的“悖论性”。华为从来不是一家高歌猛进的公司,而是一个在悖论中持续进化的公司。无视华为管理的悖论性,撇开任正非思想中的悖论底色,对华为的观察和议论很难不是浮泛和杂芜的。

12月5日(周四)晚20:00,湛庐联合腾讯新闻特别邀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与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商业思想家吴伯凡,共读《在悖论中前进》,探索中国企业管理未来新方向,解答当今企业家如何运用悖论思维助力企业管理,让企业能够有质量地活下去。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马上预约本场直播!

来源:堂堂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