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时代的浩瀚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恰似闪耀的星辰,即便历经时光的重重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燕舞”无疑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对众多人而言,燕舞,不只是一段传奇的佳话,更是一份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记忆。在那个纯真质朴的年代,没有美颜相机来雕琢面容,也没有美
在时代的浩瀚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恰似闪耀的星辰,即便历经时光的重重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燕舞”无疑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对众多人而言,燕舞,不只是一段传奇的佳话,更是一份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记忆。在那个纯真质朴的年代,没有美颜相机来雕琢面容,也没有美音软件来润饰嗓音,燕舞收录机却凭借着最本真纯粹的声音,深深铭记着一代人的音乐情怀。
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中国大地,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物质生活逐步丰裕、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的时期,燕舞收录机宛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旋即风靡全国。一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简洁却饱含深情,借由电视、广播等媒介,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那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声音标识。
燕舞收录机,远不只是一台普通的电子产品,它更是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符号。在智能手机尚未诞生、互联网也未普及的岁月里,它承载着人们对音乐与娱乐的全部憧憬。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便会围坐在燕舞收录机前,轻轻开启,悠扬的旋律便随之缓缓流淌。或许是邓丽君温柔甜美的情歌,让人在歌声里品味爱情的甜蜜;或许是张明敏满含爱国热忱的《我的中国心》,深深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又或许是费翔活力四射的劲歌热舞,为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抹绚丽色彩。燕舞收录机,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畅享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它成为家庭聚会、朋友联欢时不可或缺的存在,为无数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温暖。
在当时,拥有一台燕舞收录机,可是一件令人无比羡慕的事情。它不仅象征着时尚与潮流,更代表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年轻人用它播放心仪的流行音乐,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追求;学生们借助它学习英语,努力提升知识水平;老人们则用它收听戏曲、评书,静静回味那些经典的艺术佳作。燕舞收录机,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多样需求,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亲密的伙伴。
燕舞的前身盐城无线电厂,在20世纪80年代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主要业务便是生产收录机。1988年,其整机产量高达110.8万台,产值达到4亿元。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燕舞收录机以研发速度快、款式新颖、价格亲民的优势,在收录机市场独占鳌头,推出的燕舞牌收录机备受市场青睐,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收录机行业榜首。那是一段多么令人骄傲的辉煌岁月呀。
然而,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CD机、VCD机、MP3播放器等新型电子产品相继问世,燕舞收录机的市场优势逐渐被蚕食。曾经辉煌无比的燕舞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渐渐走向衰落。尽管燕舞品牌后来历经了一些重组与转型,但那个陪伴人们度过无数美好时光的燕舞收录机,还是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1996年底,燕舞集团无奈宣布全面停产,2004年正式破产,一代商业传奇就此落幕。
如今,当我们回首往昔,燕舞收录机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它所承载的美好记忆,却永远镌刻在人们心间。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记录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求。每当听到“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句熟悉的广告词,那些曾经的画面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人不禁感慨万千。燕舞,这段传奇的故事,这份难忘的回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
2012年,盐城市政府收购“燕舞”品牌,成立盐城燕舞投资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燕舞集团有限公司。重获新生的燕舞集团,不再拘泥于曾经的业务领域,而是紧跟时代潮流,投身文旅康养产业。集团整合盐城当地的文旅资源,精心打造大洋湾、丹顶鹤世遗之眼等城市名片,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和旅游形象。通过建设旅游康养基地、推出特色主题游线、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燕舞”这个老品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可如今的燕舞,还是当初那个纯真的少年吗?心中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愫。
来源:寅虎侃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