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晚上,在头条上浏览体育消息时,看到一篇关于勇士队和火箭队比赛的文章,一开始觉得文笔不错,后来直接笑喷了:
昨天晚上,在头条上浏览体育消息时,看到一篇关于勇士队和火箭队比赛的文章,一开始觉得文笔不错,后来直接笑喷了:
因为内容中竟出现了“嘴哥”维金斯和李凯尔表现如何如何的描述!
这可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很显然,这又是一篇用AI速成的作品。
有了豆包、deepseek之后,对自媒体从业者的冲击不小。当下,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微信公众号都出现了大量完全靠AI制作的文章、视频,可以说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鉴于有些平台也是靠AI来推送、评判,在数量的生产方面,人是无法和AI抗衡的。后者投入少,收益高,因此会直接影响到自媒体从业者的利益和创作的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深表忧虑。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传统自媒体人,尤其是以文字为主的创作者,应该怎么应对呢?自媒体还有未来吗?
其实,尽管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内容生成技术咄咄逼人,但传统文字创作者也不必要过于灰心。关键是在挑战面前,认清本质,迅速做出改变,只要把握机遇,完全可以在AI的丛林里重新杀出一条血路来。
下面,笔者结合当前行业现状和技术趋势,从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未来展望两方面略作分析。
一、应对策略: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升级”
可以采取的行动主要是以下几点:
1.强化内容独特性,突出“人本价值”
一是增加深度与专业性。AI擅长生成标准化、信息整合类内容,但对需要行业洞察、情感共鸣或深度分析的领域(如财经评论、文化解读、个人故事)仍然难以替代人类。
比如,某职场自媒体通过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和AI工具生成框架,打造出了更具真实性的职场指南,受欢迎程度不降反升。
二是突出情感与体验。人类独有的生活经历、情感表达是AI难以复制的,这是人之为人的特性决定的,技术暂时无法替代。
比如,厦门某美食博主通过分享个人烹饪失败案例与情感故事,结合AI生成的菜谱框架,增强了用户黏性。Ta的这种独特的内容输出,甭说AI,其他人都没办法简单地模仿。
三是体现本地化与垂直领域。针对细分市场(如方言文化、小众兴趣)的深度内容,AI因数据不足往往难以覆盖,创作者可借助AI快速调研后补充个性化解读。AI的基础是大数据,一旦缺少了数据支撑,它就像车没油一样,寸步难行了。
2.与AI协同,提升效率而非依赖
一是工具化应用。要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主体。例如用DeepSeek生成初稿或灵感框架,再通过人工润色、逻辑调整和风格优化提升质量。
比如,某教育博主通过AI生成科普大纲后,加入互动问答和案例解析,阅读量提升了40%。
二是优化流程。可以利用AI处理重复性工作(如数据整理、多语言翻译),腾出时间专注创意策划。换句话说,就是让AI干那些“脏活累活”,人专注于“灵魂部分”的雕琢。
比如,某科技自媒体通过AI翻译内容触达海外用户,再结合本地化热点调整选题。
3.构建个人品牌,增强用户信任
一是要有真实性标识。为避免以后被“清算”,可以主动标注“人工原创”或“AI辅助创作”,通过透明化操作建立信任。
比如,某财经博主在AI生成的分析报告中加入个人观点批注,形成差异化。
二是加入互动与社群运营。通过直播、评论区答疑等方式强化与用户的直接互动,利用人类的情感连接优势巩固粉丝关系。
比如,某历史类账号每周开设直播解读AI生成文章的盲点,提升用户参与感。
4.探索多元化内容形式与商业模式
一是尝试跨媒介转型。结合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形式输出,不局限于单一赛道,也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比如,某文字博主将AI生成的文案转化为短视频脚本,通过真人出镜讲解扩大受众,这可谓是“人机结合”的典型成功经验。
二是利用知识付费与IP开发。开发课程、电子书或付费社群,提供AI无法替代的个性化服务。
比如,某职场博主利用AI整理行业报告,结合自身经验推出“职业规划训练营”,实现了收入多元化。
二、未来展望:AI时代自媒体的新定位
首先,当下自媒体行业分化正日益加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低质内容饱和:AI生成的同质化内容将充斥流量平台,但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反而会上升。具备专业性和个人特色的创作者将脱颖而出。
二是平台规则调整:随着国家网信办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标注,平台算法可能优先推荐人工原创内容,形成新的流量分配机制。
其次,单打独斗的时代或将过去,人机协作成为常态:
一是创作者能力升级: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AI工具使用能力+内容策划能力”。比如,使用AI进行数据挖掘后,结合批判性思维产出独特观点。
二是技术赋能创意:AI可帮助创作者突破能力边界。比如生成复杂的数据可视化图表或跨语言内容,但需人类把控方向。
再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会实现监管与用户认知的平衡:
一是反AI造假技术发展,将使数字水印、内容溯源等技术得到普及,用户对AI内容的辨识能力提升,倒逼创作者更注重真实性。
二是用户需求逐渐分层,部分受众可能偏好高效的信息整合(依赖AI),而另一部分则追求深度互动(依赖人类),市场将呈现多元化需求。
所以,还是要相信“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自媒体写手的未来在于“不可替代性”,AI不会完全取代文字创作者,但一定会淘汰低水平的内容搬运工。如果你对自媒体行业还是情有独钟,请从今天开始,掌握并践行这样3个成功路径:
1.定位差异化:深耕垂直领域,强化个人品牌;
2.技术适应性:善用AI提升效率,而非被动替代;
3.价值再升级:从“信息传递者”转向“情感连接者”或“问题解决者”。
一位我非常欣赏的自媒体人打过这样一个精妙而准确的比方:
“AI是厨师的刀,而非厨师本身。刀再锋利,仍需厨师决定菜品的灵魂。”
在这一轮技术革命中,能够融合人类创造力与AI效率的创作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湖底浮萍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