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频相吸,万事万物都是能量场,你自身发出什么样的频率,就会接收到与之相同的频率。
你好,我是Ding
不知从何时起,焦虑变成了人与人之间互相问候的口头禅!
很多人,即便表面风平浪静,也难掩笑容背后深深的无力。
从心理学角度: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
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所谓的幸运和倒霉,都是自己这颗心的投射。
吸引力法则也强调:
同频相吸,万事万物都是能量场,你自身发出什么样的频率,就会接收到与之相同的频率。
如果你始终处于内耗,胡思乱想,焦躁中,
那结果只有一个,你所吸引和投射到的全部是相同的磁场,除非你坚定的愿意改变。
当我们深陷焦虑旋涡时,
老子在《道德经》早有警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揭示着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科技越发达,信息越多样,内心反而越动荡;思虑越繁复,真相越模糊。
其实,一切都会好起来,不管你担心,恐惧,焦虑的是什么?
那些整日整夜霸占你脑容量的人和事,终有一天都会烟消云散,就好像他们从未来过一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不知怎地突然脑子很乱,出现各种各样糟糕的画面,
我会不会失去他?明天会不会顺利?他还爱不爱我?我的钱会不会突然没了?她有没有骗我?
一出又一出的荒诞剧在大脑中轮番上演。
你本应是看戏的人,却硬生生变成了上台的演员。
庄子说"夏虫不可语冰",
此刻的我们就像那只活在夏天的虫子,明明身处盛夏,却为根本不存在的寒冬瑟瑟发抖。
我理解恐惧,因为我也曾深深恐惧过,但经过几次无底深渊般的恐惧,我释怀了,
因为当恐惧结束,我回头看,发现所有的恐惧和内耗都是虚惊一场,
所以我第一时间和大脑交涉,劝服他恐惧是不存在的,请你别再给我加戏。
慢慢的,大脑投降了,大脑委屈的告诉我,他其实分不清真相和虚假!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八个字藏着大智慧:
就像春天不会因为百花争艳而加速到来,冬天也不会因人们畏惧寒冷而推迟降临。
一切都是自然规律,道法自然,天大的事情都有他顺其自然的规律,
该来的总会来,要一步步来,到了时间要离开,你拉也拉不住。
可惜我们人类非常执着,坚信人定胜天,认为靠自己一人就能逆风翻盘,可笑也可悲。
顺应天道,而不是破坏规则。
三维世界生物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对,就是此刻,去感受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去体验人生的每一处心意,其他放手,因为这不是靠自己一己之力想一想,
多想一想就能解决的。
你担心项目搞砸了老板会开除你,但三个月后回看,
可能发现那个失误反而让你学会了关键的风险管控;
你焦虑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十年后却看到他在普通学校遇到了改变一生的恩师。
"焦虑是给未来灾难打的空白欠条,而生活从来只收当下的现金。"
“念头”真是把人害得够惨,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状态也不好,
我一个心理专业人士也无法迅速抽离“念头对我的捆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解决别人的问题似乎很简单,但能解决自己的就需要真正的智慧了。
我相信你也有过无数次被念头,一些并不存在的东西困扰。
究竟是什么在折磨你?是某个人?某件事?还是?
六祖慧能千年前在法性寺看到风吹幡动,说出那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就是在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痛苦,都是我们自己导演出的话剧。
就像你会因为别人一个异样的眼神,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思考一天,还脑补出无数糟糕的画面,
最后陷入自我怀疑。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你的大脑是个优秀的编剧,但别忘了你才是决定是否开拍的制片人。
试试这样做:
下次出现负面念头时,请像看弹幕一样观察它们飘过。
禅宗有个有趣比喻:"妄念如瀑,观者不湿"。
你不是站在瀑布下的溺水者,而是坐在岸边看水流的智者。
正如苏轼被贬海南时写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把磨难看作特别的旅行。
试试,也别有一番风味。
对心性提升有要求的朋友都知道王阳明,那句“在事上磨练”印象深刻。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
看到一篇文章,或一个视频突然觉得自己顿悟了,瞬间开怀。
但隔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你又陷进去了。
是的,是否觉醒,在发生状况的时候,你依然能淡然和释怀。
并且,更重要的是:在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立得住。
王阳明被贬龙场时,在石棺中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他提出"知行合一"不是空谈,而是救命良方。
当你被各种胡思乱想和内耗淹没时,请立即,马上去做这三件事:
立刻站起来整理桌面(物理环境有序会传递"可控"信号给大脑)
用温水洗把脸(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能打断思维反刍)
写下最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比如不是"提升能力",而是"今晚听30分钟行业播客")
现代神经科学证实,当我们专注做事时,前额叶皮层会抑制杏仁核的恐惧反应。
是啊,之前也说过,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你沉下心来做某件事,内耗就会大大降低。
就像你担心演讲忘词,与其反复脑补尴尬场面,不如立即对着镜子练习手势。
行动的火把,能瞬间照亮想象的黑暗空间。
"手脚动起来的时候,脑子就没空编恐怖故事了。"
此刻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或许刚结束加班,或许在回家路上,或许正为某件事辗转难眠。
请记住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觉醒:"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你的心不是囚笼,而是可以翱翔九天的鲲鹏。
自然之道不争而善胜(道家)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家)
在事上磨,在心上修(阳明心学)
你会发现,那些让你彻夜难眠的"天大的事",终将成为下酒的故事。
真的没什么大不了!一切都是虚惊一场,无需担心。
作者:Ding心理
心理剖析 洞见本质 放下焦虑 感受幸福
来源:Ding心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