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国际上发生了很多大事:第一件事:据环球网报道,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缅甸强震已导致2886人遇难,4639人受伤,373人失踪。震中曼德勒地区严重受损,灾后余震频繁。当地断水断电、通信瘫痪,加之近40摄氏度的酷热环境和蚊虫侵扰,给灾民生活
最近国际上发生了很多大事:第一件事:据环球网报道,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缅甸强震已导致2886人遇难,4639人受伤,373人失踪。震中曼德勒地区严重受损,灾后余震频繁。当地断水断电、通信瘫痪,加之近40摄氏度的酷热环境和蚊虫侵扰,给灾民生活带来很多困难。仰光至曼德勒高速公路受损严重,阻碍物资运输,令灾后救援更加艰巨。中方各界第一时间向缅甸灾区伸出援手,合力展开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现在终于有住的地方了,感谢中国朋友。”一位缅甸灾民双手合十,感激地说道。
缅甸(资料图)
在中国第二批援助缅甸抗震救灾物资的交接现场,缅甸仰光省首席部长梭登表示,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中国搜救人员驰援缅甸,中方给予缅甸很大同情,并赠送了很多援助物资。梭登说,每当缅甸遇到困难,中缅之间的胞波情谊推动着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将温暖送到缅甸。缅甸民众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民众付出的一切。缅甸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一定能挺过这次难关。
就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后的第六天,数百名中国救援队员已经在这里持续搜救了数十个小时,与缅甸灾民守望相助的故事几乎是每分钟都在发生。走在曼德勒街头,受灾的群众们都会笑着打招呼,用中文说“你好”和“谢谢”。
第二件事:据环球网援引路透社、《印度快报》等媒体报道,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印度和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有办法“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基本上提出了两点,即分歧不应成为争端,竞争不应成为冲突。我们确实在很多问题上存在竞争,但竞争并不意味着我们之间就应该有冲突。我们对此非常现实。”同样关注到这一表态的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表示,苏杰生发表相关言论,正值印中两国修复关系之际。
莫迪(资料图)
在进入2025年以后,印度莫迪政府缓和两国关系的意思更甚,而印方也在近期如愿以偿,而在更早以前,印度总理莫迪也在访谈中表示,目前两国边境地区已经恢复正常,且双方还在努力将两国关系恢复到2020年以前的状态,双方虽然有竞争,但竞争不应演变成冲突。毫无疑问的是,在经历了近5年的“冰冻期”以后,印度终于主动迈出了改善关系的一步。之所以印度会主动迈出这一步,显然也与自己当前面临的困境有关。之前印度选择在边境问题上挑衅中国,其底层逻辑无外乎还是煽动民粹,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据环球时报报道,“即使重建印中关系之路充满艰辛,印度政府也做好准备。”《印度时报》2日以此为题报道说。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什里当天还出席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举行的纪念活动。《印度时报》报道称,印中关系的升温再次得到充分展示。唐勇胜表示,如果两国为修复关系取得的“良好开端”能够转化为印中两国人民的切实利益,这样的纪念活动将变得更有意义。唐勇胜坦承,重建双边关系之路“可能充满艰辛”,但印度已准备好继续前行。
第三件事:据环球时报援引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此前报道称,4名美国士兵和他们乘坐的车辆于25日下午在立陶宛演习时失踪。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立陶宛国防部长多维莱·沙卡利埃内当地时间27日下午接受该媒体专访时表示,从得知事件那一刻起,立陶宛“已倾尽全力”搜寻失踪士兵。据报道,这4名失踪的美军士兵隶属美国陆军第三步兵师第一旅,他们失踪的位置位于距白俄罗斯边境不到15公里的一处训练场。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第四名失踪美国士兵的遗体在立陶宛被找到。在立陶宛演习期间,4名美国士兵和他们乘坐的车辆3月25日下午在训练场演习时失踪。随后,美军发布消息称,这些士兵当时乘坐的M88“赫拉克勒斯”装甲救援车在失踪后被发现坠入一片沼泽。经过数天艰难打捞,该车辆于3月31日凌晨被成功移出沼泽,美国陆军当天宣布,失踪的四名士兵中已有三人被发现身亡。
救援工作(资料图)
一名欧洲陆军军官分析称,这些士兵当时可能已驶离公路,并陷入一个很深的沼泽。车辆沉没时,他们也被困在其中。欧洲新闻网援引美国驻欧洲与非洲陆军发言人乔普的话称,“在冲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它陷入泥浆之中”。据欧洲新闻网报道,经过多日搜索,救援人员发现该美国装甲车沉没在至少5米深的水下,周围布满淤泥。《纽约时报》与美联社称,将这台车辆从沼泽中打捞出来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挑战”,救援力量调动了重型设备如挖掘机等疏浚沼泽,还动用了潜水员和技术专家。
来源:上观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