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哪吒”,跨越45年,却有哪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11 16:39 4

摘要:1979年,一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在中国上映,虽然只有60多分钟,却凝聚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三位导演和数十位动画人的心血。

《哪吒2》中的混天绫致敬79版《哪吒闹海》

1979年,一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在中国上映,虽然只有60多分钟,却凝聚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三位导演和数十位动画人的心血。

谁能想到,45年后,另一个“哪吒”会以超84亿票房创造全球电影新纪录?这两代“哪吒”,跨越近半个世纪,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1958年《哪吒闹海》最初是作为中苏合作项目启动的,当时中国和苏联刚签定《中苏文化合作协定》。怀揣着故事梗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的王树忱等人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车。

这个充满东方神话色彩的故事立即引起了苏联同行的兴趣,他们很快确定由著名动画导演阿特曼诺夫与王树忱联合执导。

1958年3月,王树忱(后排左一)在莫斯科访问

同年6月,阿特曼诺夫带队来华考察,但文化差异很快显现——苏方无法理解“死而复生”的东方美学,他们的“洋风格”也难以契合中国传统故事。最终,这个满载期待的项目被迫搁置。王树忱一直在等待《哪吒闹海》重启的机会,这一等就是20年

“洋风格”的苏联动画《金银岛》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哪吒2》的创作团队同样经历了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当找到国际顶级特效团队合作时,沟通障碍再次浮现。

“就像我们要跟国外团队解释‘金箍棒’是什么,你得先讲西游记,讲孙悟空是谁,光沟通就要花很多时间。”

最终,导演饺子作出了与前辈相同的选择——收回核心镜头,由国内团队完成。

《哪吒2》特效镜头实现了完全国产

要搞一部长片向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赶在1979年国庆节以前完成。

1978年,王树忱的《哪吒闹海》剧本再次被提上日程。但制作周期紧迫,任务艰巨,在当时的中国,要完成一部高水准的动画长片谈何容易?

为了这部只有60多分钟的动画电影,美影厂几乎倾尽全厂之力,组建了一个在当时极为罕见的庞大制作团队:3位导演、1位总美术设计师、4位美术设计师、15位原画设计师、27位动画人员、3位绘景师、3位摄影师,还有作曲、剪辑、录音、拟音等数十位技术人员。

《哪吒闹海》阵容庞大的片头名单

在这支豪华团队中,三位导演各司其职:王树忱负责整体把控与剧本,严定宪专注角色动画与表演,阿达(徐景达)主攻艺术风格和背景设计。

从左往右:严定宪、王树忱、阿达

他们提出"奇、绝、壮、美"的艺术追求,要在仅有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创造一部足以代表中国动画最高水平的作品。

首先是“”和“”。为了让故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王树忱在剧本创作时大胆改编了原著中的情节。原著中的哪吒形象略显暴力和自私,但在电影中,哪吒被塑造成一个天真无邪、正义感十足的少年英雄

哪吒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鹿,和它成为了好朋友

“我们把主要的矛盾冲突改成哪吒和自然的斗争、跟龙王的斗争,父子矛盾的影子还有,但我们把它削弱到最低的程度。”

哪吒暴揍敖丙

尤其是哪吒自刎的情节,更是全片的高潮。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和音乐,成功地将这一悲壮场面刻画得震撼人心,给观众带来了极为强烈的情感冲击。

哪吒背向观众自刎

其次是“”和“”,即视觉上的惊艳。导演组特别注重影片的细节和美术设计,哪怕是与剧情推进无关的小细节,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以哪吒的父亲李靖弹琴的场景为例,主创团队请来了专业琴师现场演奏。为了确保动画中李靖弹琴的神态和指法与音乐的完美契合,六位原画师围成一圈,捕捉每个细微的动作,摄影师也仔细地记录下琴师的表演。这种对细节的追求,堪称艺术级别

李靖弹琴的手指高度还原现实

团队在每个环节都不惜工本精益求精,超越了时代的技术局限。在没有现代电脑特效的年代,摄影师采用多次曝光等传统技法,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哪吒从莲花中复生的奇幻画面,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

在胶片年代这样的镜头成本奇高

为了还原古代中国的壮丽景象,摄制组深入山东蓬莱取景,绘制了美轮美奂的背景画面。

电影开头的陈塘关借鉴自山东烟台的蓬莱阁

此外,影片中的音效也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青铜编钟音色,制作团队甚至亲赴湖北,亲手采集编钟的音效。虽然过程艰难,但最终的效果却令人惊艳。

《哪吒闹海》立项时,曾侯乙编钟在湖北出土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作,影片成功地呈现出了一个充满东方神话氛围、奇幻壮丽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闹海》是中国的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采用2.35:1的宽幅格式进行拍摄,以更好地展现影片中的人、神、鬼、兽同台演出的壮丽场景。但由于要兼顾电视机的4:3比例,因此在原画设计阶段就考虑了两种画幅,带来了双倍的工作量

宽银幕画面(上)的表现力远超普通电视机画面(下)

这种集体创作的规模和对完美的执着,在45年后的《哪吒2》中得到了传承:史上最壮观的特效背后,是全国动画同行的合力托举,片尾谢幕时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没有一家外国公司。《哪吒2》集结了4000多名工作人员,1900多个特效镜头,仅一个铁链特效就磨了四个月。

《哪吒2》的铁链特效来自一帧一帧的打磨

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从手绘到数字特效,虽然创作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动画人追求极致的精神始终未变

1980年法国戛纳电影节,右二为王树忱

1981年在日本,受“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的邀请,美影厂带去了《哪吒闹海》及其他经典作品,与高畑勋、宫崎骏、大冢康生等日本动画界名家座谈,动画大师宫崎骏盛赞其“实现了艺术至上的动画”。这种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表达,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世界尊重。

《ANIMAGE》的专题报道

今天《哪吒2》超越《小黄人》,以位居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6名的成就,再次证明中国动画的实力。

45年过去了,技术在进步,故事在发展,但中国动画人对艺术的追求始终如一。从手绘到数字,从国内到世界,他们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让当年的“闹海”少年终于飞向世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

祝愿中国动画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你觉得从1979年的《哪吒闹海》到2025年的《哪吒2》,中国动画最值得珍惜的传承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来源:白桃白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