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7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276.SH,以下简称:恒瑞医药)公众号发布消息,公司与德国上市企业默克集团(Merck KGaA,以下简称:默克)达成辅助生殖领域战略合作,其中的一项关键协议,是关于口服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的商
这笔交易或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企国际化进程中的经典案例,但同时也暗含了公司在研发投入、风险把控与价值兑现间的深层博弈。
2025年4月7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276.SH,以下简称:恒瑞医药)公众号发布消息,公司与德国上市企业默克集团(Merck KGaA,以下简称:默克)达成辅助生殖领域战略合作,其中的一项关键协议,是关于口服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的商业化授权。
图片来源:恒瑞医药公众号
此番合作,让本土创新药企又一次站上了国际分工的十字路口。恒瑞医药对SHR7280的开发尚未完结,而回报包含1500万欧元首付款、后续里程碑付款、两位数销售分成及拓展全球合作的优先谈判权,这笔交易或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企国际化进程中的经典案例,但同时也暗含了公司在研发投入、风险把控与价值兑现间的深层博弈。
改写辅助生殖治疗史的“口服革命”
作为全球首个进入辅助生殖领域Ⅲ期临床的口服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通过阻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精准调控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在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恒瑞医药公告披露,2023年启动了多中心对照双盲测试,已于2024年底完成主要研究部分,并正在跟进新生儿研究。而国内暂无获批上市的类似口服小分子拮抗剂。
根据沙利文数据,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早已突破百亿级别,且预计可延续增长势头,其中促排卵药物在各类治疗药物中占比最高。当前市场头部企业之一正是默克,但现有拮抗剂大多为注射剂型。SHR7280的技术突破,是从注射到口服的范式转换,有望填补口服剂型空白,甚至可能直接颠覆传统注射给药方式,将治疗依从性提升至新维度,患者无需忍受频繁皮下注射的痛苦,即可实现更稳定的激素控制。
在鼓励生育的当下,辅助生殖也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SHR7280的口服便捷性可降低治疗门槛,惠及基层患者,其潜在适应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望覆盖更广泛妇科疾病人群,正契合国家的三孩政策与健康中国战略。
临床未完成即出售的“精算艺术”
尽管SHR7280已完成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部分,但安全性验证及NDA(新药申请)审批仍存变数。恒瑞医药选择此时授权,实质是以确定性现金流对冲研发不确定性,将后期临床与商业化风险部分转移至默克,换取1500万欧元首付款的即时收益。对比其累计研发投入1.74亿元(截至2024年8月),首付款只覆盖约三分之二的成本,后续里程碑款与分成则可能构成潜在超额收益的机会。
图片来源:恒瑞医药关于SHR7280项目的公告
1500万欧元首付款,是覆盖风险的安全垫,虽非恒瑞医药特别突出的BD(商务拓展)项目,但考虑到SHR7280尚未获批,该定价符合临床后期项目估值惯例(通常为峰值销售额5%至10%),处于合理区间。
分成机制则是绑定长期价值的“赌注”,两位数销售分成,辅以里程碑付款,可能帮助实现超额收益。这种结构也将恒瑞医药的收益与默克的商业化能力挂钩,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默克作为辅助生殖领域全球龙头,在中国也已经有90余年发展历史,目前拥有近4,500名员工,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拥有21家注册公司,因此国内市场渠道渗透率颇高,且拥有成熟的医生教育体系与患者管理平台。对恒瑞医药而言,授权默克商业化可避免自建团队的高昂成本(2024年恒瑞医药销售费用83.36亿元,营收占比29.79%),同时借助默克海外网络获取优先谈判权,为全球拓展预留接口。
自2018年以来,恒瑞医药已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13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6个分子实体,潜在总交易额约为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为6亿美元。其中2023年10月与默克的订立的关于PARP1抑制剂HRS1167的协议,正是本次合作的前身,交易设计可谓一脉相承。
图片来源:恒瑞医药2024年年报
从优劣对比看战略重构
关于SHR7280交易的达成,利好维度有三重增益效应。首先是首付款可以使现金流得到优化,缓解研发投入压力(2024年恒瑞医药研发费用65.83亿元,营收占比23.52%)。其次将SHR7280项目风险部分转移,也能聚焦更高潜力管线。同时借助默克渠道,恒瑞医药海外收入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7.16亿元(结构化占比2.56%)进一步提升。
由此带来的潜在隐忧也是不可忽视的暗礁。若SHR7280备受市场青睐,一跃成为“爆品”药物,恒瑞医药则可能由于收益上限被锁定,错失更大自主盈利。同时过度依赖默克,也可能削弱恒瑞医药自建商业化能力,影响后续其他产品的议价权。
2024年恒瑞医药营收279.85亿元,同比上升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大涨47.28%。其中创新药销售含税收入达138.92亿元,占比几乎50%,虽然面临竞争加剧、产品降价及准入难等因素影响,仍然实现了同比30.60%的增长。BD收入(默克1.6亿欧元、Kailera 1亿美元)贡献约20亿元,直接确认为收入,成为利润增长关键引擎。此次SHR7280交易延续该战略,印证其“自主创新+授权合作”双轮模式的可行性。
恒瑞医药在年报中表示,公司的管线蓄力也有望在未来三年迎来创新井喷,预计2025-2027年将有47项创新药/适应症获批,包括HER2 ADC、GLP-1等重磅产品。但SHR7280的阶段性授权,或反映管线调整的优先级,公司有意将优势资源集中于更具首创潜力的项目,也即对SHR7280的未来持相对悲观态度。
同时尽管整体收入和创新药都增长强劲,但仿制药的销售也呈现危机,仅纳入集采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吸入用七氟烷和盐酸罂粟碱注射液,2024年报告期内销售额就同比减少8.44亿元。如何实现齐头并进的稳定增长,仍是管理层必修课。
消息发布当日,恒瑞医药股价收盘48.70元/股,下跌4.58%,形成长十字,离半年前高点57.53元/股仍存超过15%的差距。受到中美关税摩擦的不确定性影响,短期内恐仍将承压。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
恒瑞医药与默克的二次携手,可以看做是中国创新药价值获国际认可的缩影,但也暴露了公司自身的无奈取舍。当1500万欧元首付款到账时,恒瑞医药收获的其实是又一张参与全球医药产业分工的门票。但这张门票的代价,是将部分管线命运交予他人之手。未来,如何在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间找到动态平衡,如何在国际产业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将决定公司能否从“中国的默克”蜕变为“世界的恒瑞”。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