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孩子共享同一片教育天空 ——金川区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纪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15:20 1

摘要:“这是我们的科学实验室,这些都是我们制作的模型。”金昌市第三小学的云课堂上,五年级学生杨俊凡向大家展示他做的模型。30公里外的双湾镇中心小学教室里,他的“云同桌”陈子怡惊奇地说:“没想到,我们也能看到这么多新奇的东西!”透过奥威亚流媒体互动系统,两块屏幕让两个

“这是我们的科学实验室,这些都是我们制作的模型。”金昌市第三小学的云课堂上,五年级学生杨俊凡向大家展示他做的模型。30公里外的双湾镇中心小学教室里,他的“云同桌”陈子怡惊奇地说:“没想到,我们也能看到这么多新奇的东西!”透过奥威亚流媒体互动系统,两块屏幕让两个校区的孩子们共享一节课堂,城乡孩子们的争论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这一幕发生在金川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云课堂上。自2022年起,一场以“共同体”为名的教育实验悄然铺开,打破校际围墙、重组师资队伍、共享课程资源,让城乡教育从“各自为战”走向“命运共生”。

从“输血”到“造血”的体制重构

金川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长期以来,双湾镇中心小学面临师资短缺、课程单一、设施落后等问题。而金昌市第三小学作为城区优质校区,虽资源丰富,却难以辐射乡村。

“以前来支教像‘打游击’,来上几节课就走了。”金昌市第三小学副校长、双湾校区执行校长马荣业坦言。

转机出现在金昌市第九次党代会。会议将“城乡教育融合”列为改革攻坚重点,明确要求“用3年时间构建全域教育共同体”。2022年5月,首个跨城乡教共体——金昌市第三小学与双湾镇中心小学挂牌成立。不同于传统“结对帮扶”,这个共同体被赋予法人资格,两校合并为一个教育集团,实行“师资统管、课程同频、考核一体”制度,构建“阵地、队伍、体系、文化、管理”五融合机制。通过机构重组,两校区统一管理;通过师资统管,城乡教师实现跨校区流动;通过教学同步,城乡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金川区第三小学英语教师王丽娟是教育共同体的亲历者。2022年,她前往双湾校区支教,设计情景对话和游戏化课程,破解了农村学生“哑巴英语”的难题。一年后返回城区,她将乡村教学经验融入城区课堂,推动两校联合教研。

“教育帮扶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城乡智慧的共生。”王丽娟感慨道。

像她这样的教师并非个例。两年来,教共体累计跨校区交流教师26人次,通过学科走教、短期支教等形式,弥补了农村音体美教师的缺口。城区教师带来先进理念,乡村教师则提供接地气的教学策略,双向流动让师资队伍焕发新活力。

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迁徙

在双湾镇中心小学图书馆,3年级学生姚雨菡捧着一本从城区交换来的《昆虫记》兴奋地说:“以前想看的书总借不到,现在图书馆的书多了,还能和新朋友讨论!”通过教共体的图书共享活动,两校学生互通有无,城乡孩子的阅读视野同步拓宽。

同步课堂则成为另一大亮点。借助奥威亚流媒体技术,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共同参与科学实验、英语情景剧等活动。这种互动打破了地域隔阂,让城乡孩子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记得那次数学竞赛课,题目难度比平时练习的要大很多。刚开始我心里很紧张,有些不知所措,但看到屏幕上三小的小伙伴们认真思考的样子,我深吸一口气,仔细分析题目,运用老师教的解题方法,一步步找到答案。”双湾校区学生陈子怡回忆说,“虽然最终没有获得理想的名次,但在云课堂中结识了城区伙伴。”

这种“云课堂”已成为两校常态。两年来,100余节互动课堂让210名农村学生共享城市优质课程资源,“人工智能+教育”打破了时空界限。更值得关注的是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共体统一制定“阳光美德”课程框架,将城市学校的科技教育与乡村学校的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金昌市第三小学的“阳光教育”与双湾镇中心小学的“美德教育”碰撞出“阳光美德”特色品牌。通过评选“魅力学子”“魅力家长”,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和合共进”的校园文化。2023年,金昌市第三小学获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教共体正着力打造“魅力科学”课程,进一步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

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金川范式”

2023年6月,在总结金昌市第三小学、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成立金昌市第七小学与金川区天生炕小学城乡学校共同体,全区农村小学教共体实现全覆盖。

两年来,教共体内跨校区交流教师26人次,开展送教活动20次、教共体教研活动38次,城乡校区学生集体参加活动30次,积极利用同步录播互动智慧系统常态化开展同步课堂教学,“人工智能+”的新型教育帮扶机制破解了教师互动壁垒,金川区教共体学校300余名教师使用信息化同步课堂,互动课堂讲课达到100余节,210名学生受益。

随着2023年天生炕小学教共体的成立,金川区农村小学实现全覆盖。这个涵盖“五个融合”的创新模式,正从试点走向全域。

“教育共同体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无论身在城乡,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金昌市第三小学副校长、双湾校区执行校长马荣业说。

在金川区,教育共同体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质朴。当城里的孩子通过屏幕与乡村伙伴共读一首诗,当乡村教师带着田间的智慧走进城区课堂,教育的意义已超越知识传递,这束星光,终将照亮更多角落。

来源:陇上放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