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的江边最近多了一道特殊的风景——不是游客,而是一艘艘载着思念的小船。越来越多的武汉人选择让长江成为最后的归宿,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这座江城传统的殡葬观念。
武汉的江边最近多了一道特殊的风景——不是游客,而是一艘艘载着思念的小船。越来越多的武汉人选择让长江成为最后的归宿,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这座江城传统的殡葬观念。
"我爸生前最爱在江边钓鱼,现在他永远和长江在一起了。"刚为父亲举行完江葬仪式的李先生说。像他这样的武汉人不在少数,市民政局数据显示,选择江葬的人数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更是突破了2000例。
清晨的汉口江滩,殡葬服务船静静停靠。工作人员老张说,现在的江葬仪式比想象中更有温度。"家属可以亲手撒花瓣,还能播放逝者最爱的音乐。"他记得有位老太太特意选了《洪湖水浪打浪》,说老伴年轻时总爱哼这首歌。
价格亲民是江葬走红的重要原因。相比动辄数万元的墓地费用,3000元左右的江葬服务对普通家庭友好得多。"省下的钱可以捐给希望工程,这也是老人的心愿。"刚办理完手续的王女士说。
环保理念的普及也在推动这一变化。90后小伙小陈给爷爷选了江葬:"老爷子生前就爱说'别给子孙添麻烦',这样最符合他的性格。"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调研显示,近七成年轻人表示会考虑生态葬。
当然,传统观念仍在影响着一些家庭。"我妈坚决不同意,说这样以后没地方上坟。"50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苦笑道。但越来越多的武汉人开始接受:纪念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意。
江葬服务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可以定制专属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逝者的生平故事;还能选择生物降解骨灰盒,让回归自然的过程更加环保。一位连续三年参加集体江葬仪式的市民感叹:"看着花瓣随江水远去,反而觉得亲人从未离开。"
夜幕降临,长江依旧奔流不息。对很多武汉人来说,这条母亲河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正成为连接生死的情感纽带。或许正如一位选择江葬的老教师留下的那句话:"我就想继续看着学生们每天过江上学。"
来源:落日寄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