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人,而其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不足30%。规范使用胰岛素可使糖尿病并发症风险降低50%以上。
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人,而其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不足30%。规范使用胰岛素可使糖尿病并发症风险降低50%以上。
却有大量患者因为对胰岛素的误解而拒绝或延迟这一重要治疗。许多患者相信一旦开始注射胰岛素就意味着病情恶化至终末期,或者担心"一旦打上就停不下来"。
这些广泛流传的观点究竟是医学真相还是危险误区?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教授指出,这些认知偏差不仅阻碍了糖尿病的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加速疾病进程与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2型糖尿病则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共同作用引起。
无论何种类型,血糖长期失控都会导致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缩短寿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报告显示,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第五大死亡原因,每年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死亡人数超过80万。
误区一:打胰岛素意味着病情严重,是"最后的选择"
许多患者认为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一步",只有在口服药物完全无效时才会使用。这种观点导致大量患者延迟胰岛素治疗,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事实上,胰岛素是目前降糖效果最好、适用范围最广的降糖药物。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指南均明确指出,胰岛素可在糖尿病治疗的任何阶段使用。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唯一选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以下情况下应及早考虑胰岛素治疗:
新诊断时血糖明显升高(空腹血糖>16.7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存在明显高血糖症状;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未达标。
从中医角度,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根本在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胰岛素治疗可迅速纠正高血糖状态,从而减轻"津液暗耗",为后续中医药调理创造条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王主任表示,胰岛素与中医药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合理搭配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误区二:开始打胰岛素后就永远停不下来
"一旦打上胰岛素,就要打一辈子"——这是门诊中最常听到的担忧之一。这种说法对1型糖尿病患者确实适用,因为他们体内完全无法分泌胰岛素。
但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这一观点并不准确。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以停用胰岛素,转为口服药物维持。这种"胰岛素假日"现象在糖尿病诊断早期尤为明显。
原理在于及早使用胰岛素可以迅速控制血糖,减轻β细胞的分泌负担,使其功能部分恢复。胰岛素治疗中的"停不下来"往往源于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时已处于疾病晚期,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二是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加重胰岛素抵抗。
三是患者未坚持规律复查,错过调整治疗方案的最佳时机。
误区三:胰岛素会导致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
胰岛素确实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胰岛素治疗后患者平均体重增加2-4公斤。
这主要由三个原因导致:首先,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减少了尿糖排出引起的热量损失;其次,胰岛素具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最后,部分患者因担心低血糖而增加进食量。
然而,体重增加并非不可避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研究显示,合理的胰岛素剂量调整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可将体重增加控制在1公斤以内。
更重要的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比轻度体重增加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至于低血糖风险,现代胰岛素制剂已大大降低这一问题。与传统人胰岛素相比,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具有更接近生理状态的作用曲线,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2023年发表在《糖尿病学》上的荟萃分析表明,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夜间低血糖风险比使用人胰岛素降低67%。
误区四:胰岛素会加速并发症和依赖性
一些患者害怕胰岛素会加速并发症发展或产生依赖性,这种担忧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相反,大量高质量研究证实,及时、合理使用胰岛素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其长达2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积极控制血糖(包括及时使用胰岛素)可使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降低25%,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6%。
类似地,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证实,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减少76%,糖尿病肾病发生减少54%。
关于"依赖性"的担忧,这源于对医学概念的误解。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激素,正常人体内每天分泌40-50单位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需要外源性补充胰岛素,这不是"依赖",而是"替代治疗",类似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要补充甲状腺素。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看,糖尿病的标准治疗应该是多元化的。西医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能迅速控制血糖,解决"标"的问题。
中医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补益气阴,解决"本"的问题。二者结合使用,可以降低单一治疗的不足。
例如,黄芪、天花粉等中药具有辅助降糖作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微循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包括:
1. 不要惧怕胰岛素,应根据医生建议及时开始治疗
2. 定期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
3. 坚持健康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4. 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短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远大于风险。摒弃误解、科学认识胰岛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价值,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每位患者都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糖尿病防治蓝皮书(2023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外科袁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