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关节炎在这几年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变化,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了。
门诊中三十多岁、四十岁就被确诊关节炎的人已经不少,有些人症状轻微,还能正常生活,但也有人短短几年,膝盖肿胀、早晨僵硬、走路一拐一拐。
医生反复提醒注意饮食,但有些人根本没当回事,还觉得关节炎和吃东西关系不大。其实很多问题就是从这不当回事开始的。
饮食对关节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但长期下来作用非常直接,特别是对于体内已经有慢性炎症或代谢障碍的人,吃得不对,关节就会更快恶化。
有些人经常会吃豆腐,觉得这东西健康、低脂、高钙,适合补钙防骨质疏松。但对关节不好的人来说,这个习惯要改一改。
豆腐确实含钙,但同时也含有较高的草酸,而草酸跟体内的钙结合,会形成草酸钙结晶,这类晶体在关节、软组织沉积,是引起炎症反应的因素之一。
有研究显示,在一些痛风性关节炎、假性痛风、晶体性关节病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明显的草酸钙和磷酸钙晶体。
这些结晶不是靠药物就能轻易排出去的,只能靠身体的代谢系统慢慢清除。而很多人代谢能力并不好,尤其是肾功能有轻度减退的中老年人,晶体一旦堆积,关节炎症就会越来越频繁,疼痛也会越来越剧烈。
有些人一听到“草酸钙”,就以为是痛风患者才需要关注的,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研究表明,关节软骨一旦受到磷酸盐或草酸盐刺激,会启动局部的炎症通路,释放大量的前炎症细胞因子,比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因子会进一步破坏软骨结构。
简单说就是,吃进去的问题食物,不会马上出事,但会在身体里埋下一个慢性炎症的火种。
尤其是那些天天把豆腐当主菜吃的老人,身体其他营养跟不上,只补钙不补抗炎因子,反而把关节养坏了。
那是不是不能吃豆制品?不是。真正问题在于吃得多、吃得频繁、还忽略了搭配。豆腐、豆干这类高钙但也高草酸的食物,吃的时候如果不搭配含有丰富镁元素、维生素K2的食物,会让钙的利用率下降,大部分都被排出去或沉积。
很多人就是吃了很多钙,但关节没变好,反而疼得更厉害,就是因为钙跑错地方了,没进骨头,进了关节腔和软组织。
跟豆腐比起来,有三样食物倒是常被医生建议可以多吃,对关节有保护作用,但不少人都忽视了。
第一个是黑木耳。这个东西不值钱也不起眼,但它里面含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对调节免疫、清除自由基、延缓关节软骨老化有很强作用。
黑木耳本身不含草酸,不像绿叶菜那样影响钙的吸收,反而能促进体内多余钙盐的排出。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临床实验显示,黑木耳多糖能显著改善大鼠的软骨细胞活性和抗炎能力,连续喂养八周后,大鼠的关节软骨厚度比对照组平均厚了12%。这种影响虽然不等于人类身体的反应,但方向是确定的,就是长期摄入能减缓退变。
第二个是深海小鱼,比如凤尾鱼、沙丁鱼这类整鱼吃下去的品种。这类鱼含钙量高,但更关键的是富含天然的DHA和EPA,这两个物质在抗炎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这类慢性关节病患者身上,有一定辅助改善效果。
DHA可以减少免疫系统对关节软组织的攻击,EPA则能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美国风湿病学会曾发布一项指南,明确建议慢性关节病患者每周摄入不低于两次含有DHA和EPA的深海鱼。
很多人光知道鱼油好,却忽略了整鱼带骨吃下去,对补钙、补胶原蛋白、补矿物质的综合作用更好。关键是这类食物草酸含量低,生物利用度高,更适合关节不好的人群。
第三样很多人都没想到,是发酵类食物。像纳豆、酸奶、泡菜这类食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它们对调节肠道菌群有直接作用。
这个角度很少人提,但其实肠道菌群对关节炎的影响非常大。肠道里菌群一旦失衡,比如有害菌过多,就会释放一种叫LPS(脂多糖)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这个毒素被认为是触发全身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源头。
尤其是在一些自体免疫类关节炎患者体内,LPS水平显著升高。有研究团队用小鼠实验发现,长期摄入发酵食品的老鼠,其体内的LPS水平比普通饮食组低了将近35%。
这说明发酵食品通过维持菌群稳定,间接降低了炎症风险。这不是传统意义上补钙补营养,而是从源头减少炎症信号的传播。
也就是说,饮食控制关节问题,不是单纯靠不吃豆腐、少吃油炸,而是要把整个抗炎、促代谢、修复机制建立起来。
每天吃什么,不只看热量和蛋白质,更要看它们在体内会不会激活错误的炎症信号,会不会加重组织损伤。
很多人吃补品的时候想着要补胶原蛋白,但忽略了胶原的代谢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什么意思?就是你体内不能有太多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在“吵闹”。
如果你天天吃胶原蛋白,结果体内发炎、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那这些营养根本用不上,还可能转化为代谢垃圾堆积在肝肾或者关节里。所以饮食调整不仅是吃进去的问题,也是身体怎么处理这些食物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值得一提,就是血糖波动和关节退化之间的关系。
最新一项发表在《The Lancet Rheumatology》的研究指出,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即使不胖,发生膝关节软骨退化的速度也比血糖稳定的人快得多。
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下,体内糖化终产物(AGEs)会在关节软骨中堆积,引发局部僵硬和炎症。
这个问题过去大家都忽略了,只把血糖跟糖尿病挂钩,没人想到关节也会受牵连。所以,有关节炎的人在饮食上控制碳水、避免高GI食物波动,远比补钙更重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孙英梅,闫慧明.饮食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影响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3,12(03):67-70+80.
来源:梁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