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嫂子揉面"这类擦边短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视频里,女性亲属穿着暴露、动作暧昧地揉面团,拍摄者以"小叔子"身份出镜,评论区充斥着不堪入目的低俗言论。这种将家庭伦理异化为色情符号的现象,本质上是流量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公然践踏。
最近,"嫂子揉面"这类擦边短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视频里,女性亲属穿着暴露、动作暧昧地揉面团,拍摄者以"小叔子"身份出镜,评论区充斥着不堪入目的低俗言论。这种将家庭伦理异化为色情符号的现象,本质上是流量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公然践踏。
这类视频的"毒性"远超想象。它不仅通过性暗示物化女性,更将亲属关系扭曲成猎奇工具。当"嫂子"变成挑逗的符号,"揉面"成为色情隐喻,家庭伦理的底线正在被彻底击穿。更可怕的是,这种畸形内容正在形成产业链——从"姐夫小姨子"到"妈妈厨房",不良创作者不断变换身份标签,用伦理外衣包裹低俗内核,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严重侵蚀。
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更是雪上加霜。某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显示,用户每点击一次低俗内容,算法就会精准推送更多同类视频,形成"越低俗越推荐"的恶性循环。这种"流量驯化"不仅让用户深陷信息茧房,更让整个网络空间沦为低俗内容的温床。正如中国妇女报所指出:"当揉面成为性别隐喻,我们看到的是文明社会的伦理崩塌。"
这场伦理危机需要多方共治。平台应像抖音新规那样,对"虚假身份""虚假内容"零容忍,建立"违法违规账户黑名单"并全网共享。监管部门要借鉴安徽网信办的做法,对顶风作案的平台开出顶格罚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家长和学校则需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警惕"15秒上瘾"的短视频陷阱。
值得欣慰的是,已有平台开始行动。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公开推荐算法原理,明确将正能量内容置于优先位置;微信青少年模式新增"直播授权"功能,从技术层面切断不良内容传播链。这些举措为行业治理提供了范本。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守住文明底线。当"嫂子揉面"的擦边视频大行其道,当亲属关系成为牟利工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网络空间的清朗,更是对家庭伦理的敬畏之心。唯有让算法有温度、让监管有力度、让创作有尺度,才能避免"流量狂欢"演变成"伦理灾难"。毕竟,真正的流量密码永远藏在健康向上的内容里,而不是突破底线的低俗炒作中。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