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被别人拒绝时,人都会感到被冷落、被排斥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当被别人拒绝时,人都会感到被冷落、被排斥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但是有些人却会深陷到这种情绪当中,产生那种类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反应,甚至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当。
他们会因为害怕自己的需求被拒绝,然后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而他人常常感觉不到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经历过这种情况的人不想谈论它,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控制力感到羞愧,或者因为他们不想让人们知道这种强烈的脆弱性。
拒绝敏感性焦虑并不是一种正式的诊断,而是情绪失调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表现之一——这是一种常见但研究不足和被误解的ADHD症状。
NO.01多动症与拒绝敏感性的关系
⑴通常有拒绝敏感性焦虑的人可能会出现以下行为:
• 在真正的或感觉到的批评或拒绝之后突然的情绪爆发
• 回避社交场合
• 消极的自我对话和自我伤害的想法
• 避免可能失败或受到批评的社交环境(因此,很难将RSD与社交焦虑症区分开来)
• 低自尊和自我认知差
• 持续的严厉和消极的自我对话,导致他们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 沉思和执拗
• 关系问题,尤其是感觉经常受到攻击并做出防御性反应
⑵如何识别ADHD的拒绝敏感性?
一个可以帮助识别RSD的问题是,“在你的一生中,你是否总是比你认识的其他人对拒绝、取笑、批评或你自己认为你失败的看法更敏感?”
当一个人将RSD的情绪反应内在化时,它可能看起来像是情绪障碍的突然爆发。他可能背负着“头脑混乱”的恶名,常常被“说三道四”。当RSD的情绪反应被外化时,它看起来就像是失控了。
有些人通过取悦他人来避免被拒绝。另一些人干脆选择退出,选择不去尝试,因为做任何努力都会让人焦虑。
导致ADHD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情绪调节障碍导致的。
1. 情绪调节障碍
所有人都可能存在拒绝敏感焦虑问题,多动症们身上的拒绝敏感焦虑问题更常见且更明显。
情绪失调是诊断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拒绝敏感焦虑问题也属于情绪失调的一种。另外,多动症恶化会加重拒绝敏感焦虑问题。
多动症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差,他们很难接受挫折,更容易沮丧、愤怒、脾气暴躁、情绪冲动。他们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陷入极度悲伤或者极度躁狂,又能在几小时内迅速恢复。
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10-15岁的多动症青少年在虚拟游戏中得到负面反馈的时候,也会表现出高度敏感的排斥反应。研究人员让多动症儿童和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一起合作玩荒岛逃生类的电子游戏,同时使用脑电设备检测他们的大脑放电行为。
结果发现多动症儿童在遭受同伴的拒绝后,大脑负责社会感知的脑区激活程度比正常儿童相应区域激活程度更大。
另外,多动症儿童青少年终其一生都会在社交上比别人遇到更多的困难,比如他们很难交到朋友、他们的友谊质量更低。这与他们的高敏感性,尤其是拒绝敏感焦虑问题不无关系。
多动症症状越严重,他们对同龄人表现出来的排斥行为、负面评价或消极态度会更加明显。而同伴排斥行为,又会反过来加重多动症症状。
NO.02如何改善这种拒绝敏感焦虑?
目前还没有专门治疗拒绝敏感焦虑的药物,但由于拒绝敏感焦虑会根据多动症症状严重程度变化,所以控制多动症症状有助于减少拒绝敏感焦虑问题。
01相科学的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能力:
帮助孩子获得管控情绪的能力,可以借助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大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大脑内不同区域的点位进行训练,例如情绪点位,注意力点位等等,来帮助孩子们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和自控力,再加上辅助训练,来帮助孩子提升人际交往、情商、语言表达能。
专业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刺激不同的脑部区域,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中枢神经网络重建,调节各种递质分泌水平及大脑功能网络。
从而帮助孩子更高效地加工处理信息,以便控制好情绪做出正确决策!
02坚持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可以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让我们及时从被拒绝的焦虑情绪中分离出来,用平和冷静的态度去沟通。
即使面对潜在威胁,高正念水平的个体也能有效调节情绪,采取适应性的应对水平。
03系统化脱敏训练:
基于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当引起焦虑恐惧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符的反应,就能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联系。
具体的过程为放松——等级建构——脱敏。
1)用纸笔列下所有让你感觉焦虑和恐惧的事,并根据等级进行从小到大排序。
2)身体平躺,全身放松,闭上眼睛,想象纸上最低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感到心情焦虑时,立刻停止想象,恢复全身放松的状态。
3)持续这个流程,直到想象的过程不再感到焦虑,就能挑战想象更高一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采用系统脱敏训练时,记得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时巩固。
04与多动症建立坦诚沟通:
让周围的人理解这种情绪障碍,能帮助多动症们减少社交中因为过度反应而引发的拒绝敏感焦虑问题。
来源:注意力训练专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