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眼下正是洋姜(菊芋)春播的好时节,南义乡抢抓农时,围绕“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发展目标,积极调配机械和人力,扎实推进春耕春播工作,为新的一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眼下正是洋姜(菊芋)春播的好时节,南义乡抢抓农时,围绕“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发展目标,积极调配机械和人力,扎实推进春耕春播工作,为新的一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在焦台村洋姜种植基地里,来回穿梭的耕地机、旋耕机、播种机和工人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耕地、开沟、放种、施肥、覆土等工序,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南义乡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又一成功实践。今年,乡村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种植大户+农户”产业发展种植模式,充分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种植区域,大力推广运用先进农用机械和种植技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洋姜订单种植,持续增强群众发展瓜菜产业信心和决心,将更多农户牢牢凝聚在瓜菜全产业链上。
种植洋姜的收益如何,南义乡焦台村的洋姜种植大户王龙龙有一笔明白账。“我去年试种了10亩,每亩地能收获60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每斤0.8元算,收入在4800块钱左右。”他高兴地说。“我今年还想继续扩大规模,计划种植60亩,预计年收入在28万元左右。”
宁县建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丑建柱说到:“洋姜在北方的农村比较常见,但是咱们南义大面积种植的比较少,洋姜的种植技术简单,生长适应能力极强,投入成本较低,川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灌溉方便,我们组织种植大户去年试种了60多亩,从目前来看,经济效益良好,试种也非常成功,为我们下一步适度规模发展打下了基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对希望的播种,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农业种植,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梦想,它是生活的根基,也是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种植依然坚守着它的使命,为人们提供着最质朴的滋养。下一步,南义乡将聚焦本地土地资源优势,奋力实现特色农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依托现有农业基础,全面推进农产品初加工体系建设,强化品牌建设,挖掘新的优势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过程中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来源:人人爱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