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动脉粥样斑块,血压管理应从小开始,中年时应强化!Eur Heart J研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1:02 3

摘要:研究显示,中年期出现颈动脉斑块者,童年期收缩压水平较高。在存在颈动脉斑块人群中,斑块面积较大者的童年期收缩压水平也倾向于高于斑块面积较小者。

发表在Eur Heart J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整个生命周期的血压水平均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相关,但中年时血压水平对斑块面积影响最为显著。

这提示,一生维持正常血压对预防粥样斑块的形成很重要,儿童期血压管理不能忽视。此外,中年时血压管理应强化,或有助于减缓斑块进展。

研究显示,中年期出现颈动脉斑块者,童年期收缩压水平较高。在存在颈动脉斑块人群中,斑块面积较大者的童年期收缩压水平也倾向于高于斑块面积较小者。

儿童期、青年期和中年期的累积收缩压与成年中期颈动脉斑块的存在相关,累积收缩压每增加1个标准差(约12 mmHg),中年期出现颈动脉斑块相对风险增加22%。而且三个时期的收缩压贡献大致相似。

此外,累积收缩压与颈动脉斑块面积也相关,但中年期收缩压的相对权重(62.5%)显著高于青年期(25.0%)和童年期(12.5%)。

即意味着中年期是血压影响斑块面积进展的相对敏感和重要的时期。

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分析结果与收缩压类似。不过,舒张压与颈动脉斑块面积未显示出明确关联。各项敏感性分析结果基本与主要发现一致。

该研究共分析了芬兰青年心血管风险研究中1889名参与者的资料,这些参与者均在童年(6~18岁)、青年(21~39岁)和中年(40~56岁)测量了血压。

随访38年,745名(39.4%)参与者出现了颈动脉斑块。

该研究中,研究人者采用标准化的方案由培训合格人员使用水银血压计、无创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为消除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研究将各时间点的血压值转化为年龄和性别特异的Z-评分,并计算各生命阶段的平均血压Z-评分。

研究者检查了参与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斑块定义为突入动脉腔至少0.5 mm或周围内膜-中层厚度的50%,或者从中层-外膜界面到内膜-腔界面测量厚度>1.5 mm的局灶性结构。

来源:Meng Y, Koskinen JS, Thomson R, et al. Blood pressure in childhood, young- and mid-adulthood: association with carotid plaque severity. Eur Heart J. 2025 Mar 2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