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奇迹——百炼成钢的抗战中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8 17:09 1

摘要:“这是我们的土地!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当广大中国人民高喊出这句话之后,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而华夏这个古老的文明,也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复兴和伟大之路。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些个正经或不那么正经的历史军事故事。

万众一心!

这是我们的土地!

“这是我们的土地!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当广大中国人民高喊出这句话之后,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而华夏这个古老的文明,也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复兴和伟大之路。

1927-1937年,无疑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混乱和悲惨的十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背弃了孙中山的遗志,转身和地主、买办阶级同流合污;共产党人要么死于屠刀之下,要么被迫退到偏远山区,继续传播革命的火种。

声势浩大的北伐最后变成了和封建势力、外国列强的妥协,这也直接引发了连续不断的军阀混战。而国民党的南京政权却调动了无数兵力来围攻红色根据地,因为根据地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其统治的莫大威胁。

日本人在1931年趁虚而入,它们轻而易举地就攫取了中国的东三省,虽然东北人民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当亡国奴,但蒋介石却始终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和他的英美主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帮助他摆脱困境。

而实际上美国的各大垄断巨头却一直源源不断地向日本供应着石油、生铁(废钢铁)和其他军用物资,而且出口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日本没有这些物资是根本无法发动并维持战争的。

到了1938年,这些军需物资占了美国当年对日出口总量的67%,1939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70%!而罗斯福总统虽然早在1937年就大谈“孤立侵略者”并对中国表示同情,但直到1941年才开始实施对日本侵略者采取经济制裁的禁运手段。

你以为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感动了美国政府吗?不,那是因为日本已经明确表示,它将继续侵略中国,但不打算和苏联开战,反而要执行“南进”策略,将矛头对准了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或者势力范围。

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不到最后关头仍旧不愿意和日本开战,实际上它更愿意用日本来消耗中国和苏联,这样元气大伤的中国和日本最终将不得不依赖它的美元贷款进行战后重建。

至于英国就更不用说了,一直到1941年为止,它最用心的事情就是企图收买、安抚日本:不仅日占区的收税权转交给了日本,英国控制的开滦煤矿也一直敞开向日本提供煤炭。它还数次充当中日间歪屁股的调停人,张伯伦首相从来不相信中国能够战胜日本,而这些英国佬唯一笃定的,就是“当中日战争结束时,日本自己就无法提供开发中国的新资本。没有英国的帮助,中国的重建就不可能。”

看看,蒋介石的英美主子们在这方面倒真是完全一致啊。

1945年3月,即将开赴战场的滇缅第一游击纵队。

在日本军队开进英国人的地盘前,英国不仅以牺牲中国为条件,谋求与日本侵略者和解,而且又一次故技重施趁火打劫,利用中国的国难寻找蚕食中国疆土的机会——1936年,英国在西藏地区单方面划定一条从未被任何中国政府所承认的边境线——就是至今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哪怕是后来双方已经成为了盟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英国仍旧不断地把驻印度的部队调进西藏,试图蚕食我国领土,造成既成事实。

只有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府,在日本全面侵华后,立即和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不仅向中国提供长期贷款,还通过西北边境开始向中国提供军事和其他物资。苏联还派出了实力强大的支援空军,为中国的前期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连一直站在蒋介石一边的美国陆航将领陈纳德,在1949年写的一本书中也不得不承认(注1),“从1937年夏季战争爆发到1942年底,对中国援助最大最多的是俄国。”

日军空袭过后的重庆。

面对苏联和美国截然不同的行为,一直激烈地反共反苏、担任了战时国民党航空委员会主任的蒋夫人宋美龄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日本战争物资的80%来自美国——日本飞机无情轰炸中国时所用燃油的95%是美国油。

在抗战的头三年,苏联给予了中国长期贷款用于购买军备和其他必需品,数倍于英国和美国给予中国的贷款额。。。

更有甚者,在国联会议上,是俄国站在坚定的立场,支持中国, 呼吁对罪恶的日本侵略者采取积极措施。。。当日本抗议说,俄国对中国的援助是违背中立立场时,俄国并未退缩、投降或是妥协,而是继续向中国输送军援。。。

我要指出的是,俄国的帮助是完全无条件的。”(注2)

而蒋介石又是怎么做的呢?

1931年,他把希望寄托于国际联盟,仅仅是因为中国和日本都参加了国联。为此,南京政府没有向东北派遣军队,让东北义勇军们单枪匹马地孤身作战——而国联却只进行了“道义上”的支持,日本政府却借机退出了这个毫无用处和意义的国际组织。

1932年,十九路军在上海固守两个月,让日本人的阴谋无法得逞。南京政府却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中日停战协定,满心以为日本会满足于吞并东北。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再次将“攘内”作为头号政策目标,还对“叛国”做出了新的定义——谁胆敢在清共前谈抗日就是“叛国”!所以,全国各地不仅不能宣传和支持抗日,还不能说收回东北,更不能给东北义勇军捐款、捐物和宣传。

日本人却借机进一步蚕食华北,它们用《塘沽协定》把华北部分地区变成了“非军事区”:中国军队不允许驻扎,但日军却可以沿铁路线任意行动。接下来又是1935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中央军被赶出了河北和察哈尔,不仅是军队,连南京政权的任何单位都不得在这两个省份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由日本人充当“顾问”的地区行政机关。

再次得手后,日本政府开始谋划从中国身上切下来更多的国土:让河北、察哈尔、山西、山东、绥远华北五省“自治”。在日本人的美梦里,山西有足够用1000年的煤炭,河北有丰富的煤炭、小 麦和棉花,察哈尔和绥远拥有钢铁和毛皮,山东则有煤炭、棉花和小麦。这些地盘再加上“伪满洲国”,这些丰富的经济资源将构成日本征服世界的基础。

是中国人民坚决的抵抗才让日本人无法如愿:1935年12月9日,数千名北平学生涌上街头,高呼爱国抗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在当时,这就是南京政府认定的“叛国”,因为日本是“友邦”,不断对红色根据地发动的进攻,更不是内战,而是“剿匪”。

北平的游行激发了全中国的抗日浪潮,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更是成为了日后民族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口号。

第一次,为所欲为的日本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民间的怒吼:“这是我们的土地,你们休想夺走”。同样,南京政府也听见了人民的呼声:“这是我们的土地!你们休想把它送给别人!”

迫于压力,中国军政部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于1935年6月签订的“何梅”协定,成为了南京政府对日签署的最后一个妥协协定。

蒋介石政权对待全国人民明明白白表示出来的意愿视而不见:在日本的威胁面前,一切内部斗争都必须停止。相反,他将全国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视为暗中攻击政府,开始采取越来越不得人心的镇压手段。

多么神奇的脑回路啊,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做出了判断,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渐高涨的情势之下,蒋介石坚持打内战的举动很快就会力不从心。而日本逐步扩大和升级的侵华行动,已经对南京政权地位和生存形成了更大的威胁。

可蒋总司令的举措是什么呢?他亲自飞往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继续进攻陕北,从而将自己彻底逼入绝境——东北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前来督战的蒋总统,并强迫他接受统一战线纲领。

当了一阵子阶下囚的蒋介石本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他最信任的将领还打算派飞机轰炸他被囚禁的地方,反倒是在被蒋介石视为头号大敌的共产党斡旋和影响下,他才得以获释。

经历了这么一场大变后,蒋介石似乎终于意识到,他所坚持的立场和政策已经走到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了,如果他还胆敢坚持“攘内”优先的做法,坐视日本扩大侵略,才会真正动摇自己的权力基础,危及他的政权。因为在他原有的权力基础里,从来就没有那个真正最强有力的部分——中国人民本身。

一旦他起来领导反内战的全国人民,有力地抗击日本侵略,那么,他就能够在牢固得多的政治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选择抗战这条路,蒋介石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领袖,所有人民才会集合在他的旗帜下。

被日本和自己逼得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只能顺应潮流,而不是逆流而行。他做出了这辈子最为正确的一个选择,在其后的八年里,虽然有过动摇和反复,但总算是坚持了下来。

人民的战争

许多中国人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视为长期内战的结束。选择了民族统一抗日路线的蒋介石也就此真正成为了全国领袖,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所有党派都听从他的号令。但是想成为全国领袖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他要真心抗日,要领导着团结一致的人民为生存而战斗。

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讲,这一幕却是令它们最为恐慌的——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它们一直尽力阻止的局面却因为自己的军事侵略而出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了。

日本人挖空心思为瓦解地方军队和政府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了。按照强盗的惯有思路,日本人很快做出了选择:挑起冲突,给中国地方军队和政府军队以沉重的打击,用巨大的军事失败去遏制中国日益加强的团结力量。

1937年7月底,29军在北平城内挖掘反坦克壕。

于是卢沟桥事变发生了,进而演变成了中日全面战争。

但它们不会理解,一个民族新生和千百万人为了保家卫国而迸发出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无法理解这种力量的,日本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武装和保卫旧中国的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旧式军队第一次联合起来抵御外敌,从始至终,抗日战场上都同时存在着两个势力和两股力量,只不过在战争结束时,两者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政府军一直都是采取防御姿态,这些军队的将领唯一的作战经验不是来自围剿红军,就是习自军阀混战。即便采取的战术并不那么成功,和一支专业化军队相比还有不少的缺陷,但这些为国赴死的军人们仍旧超越了自己的极限,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让敌人和中立国的军事观察员都为之震惊和赞叹。

1937-1938年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和1939年后的是两个物种,问题根源当然还是在蒋介石身上。最初遭遇挫败后,他仍旧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做出了继续抗战的决定。但是当政府撤退到偏远的西南山城,当日本侵略者改变战略,开始巩固掠夺已经占领的土地,当生存危机不再是第一问题后,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反动势力开始越来越猖狂。

警察开始搜查书店,特务开始监视大学生。重庆和延安的通信被切断了,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再也得不到任何武器和资金的支持,相反,那些持有安全通行证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家属在国统区时常会被逮捕或杀害。

陕西、甘肃、宁夏根据地周围的警戒线变成了军事包围圈。国民党在这个区域的边界上开始修筑碉堡和长达几百公里的防御工事,最精良的国民党中央军部队奉命驻守于此,人数最多时达到50万。

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了军事和经济封锁,切断了解放区后方对前线的各种物资供应。从美国和苏联运来援助抗战的物资,不但没能分发到真正需要的部队手中,反而装备了封锁解放区的国民党部队,使他们成为整个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最好的队伍。

这些装备精良的中央军部队,进攻人民武器时无比凶残。但在1944年面对强弩之末的日军进攻时,却又一溃千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磨难。

冀中游击区的学生

也是从1939年开始,蒋介石就没有认真和日本人打过仗了。他希望日本人能够集中兵力,去对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敌后战线。也就是说,在八年抗战的剩下6年里,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一直处于消极抗战的休眠状态。

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和解放区,却一直和超过60%的侵华日军持续苦战,同时还有面对超过95%的听命于日军的汉奸和伪军的威胁。共产党领导的,高举起着人民民族解放战争旗帜的武装力量,在反对侵略者的不懈战斗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都获得了成倍的增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的小城延安,成为了所有有远见的中国爱国人士心目中的指路明灯和向往所在。

就这样,抗日战争中的两条战线和两大阵营就这样形成了:一边是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另一边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一个把中国引向分裂、反动和不断的失败;另一个则是1奠定 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胜利基石,不仅如此,它还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中国人民和他们的革命领导力量共同创造了自己的未来,在这场艰苦而漫长的战争中,属于人民的力量、斗争经验和政治远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他们再也不会被击败,再也不会被愚弄,再也不会像1927年那样被从背后抢走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游击队展示缴获的日军马匹和装备。

注1:即陈纳德的回忆录《战士之路》,1949年出版。

注2:宋美龄的这篇文章发表在1939年纽约的《自由杂志》上。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觉得文章还能入眼的话,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来源:不负人生优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