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忽然,他指着清单上观看折子戏《木兰从军》对秘书说:“给我接通外交部礼宾司电话,我要让他们撤去《木兰从军》观戏节目。”
1961年9月的一天,周总理正坐在西花厅里审阅蒙哥马利访华行程安排清单。
忽然,他指着清单上观看折子戏《木兰从军》对秘书说:“给我接通外交部礼宾司电话,我要让他们撤去《木兰从军》观戏节目。”
大家都知道,《木兰从军》是一部讲述古代女子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故事通过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展现了古代女性的英勇和睿智。礼宾司把这么一个满满正能量的节目,安排在蒙哥马利访华行程清单中,也是想通过蒙哥马利,把中国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特有精神,更好地传播出去,这本是好事,周总理为什么要求撤去节目呢?
原来,就在昨天,蒙哥马利在洛阳考察途中,和陪同的我方人员熊向辉发生了一场辩论。
起因是蒙哥马利在剧场观看豫剧《穆桂英挂帅》,熊向辉作为陪同人员,在一旁充当翻译,当熊向辉向蒙哥马利介绍穆桂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时,蒙哥马利直接不高兴了,说:“这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你们中国男人怎么爱看女人当元帅的故事,这不是真正的男人。”
对熊向辉,心中满是对女英雄的赞美。怎么到了蒙哥马利眼里就成了不好的事情了。他就当场进行了辩论:“蒙哥马利将军,在你们大英国,也有很多女强人的,比如你们的女王。不是吗。”
只说的蒙哥马利无言以对。
这事很报告到了周总理这里。周总理抓住熊向辉就是一顿训斥:熊向辉,我让你陪同蒙哥马利,不是让你和他去辩论的,你为啥要和他辩输赢?
蒙哥马利不赞成女人挂帅参军,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西方国家,女人是不能参与战争的,更不能参与授勋。
熊向辉说的也没有错啊!
一向从不输外交的周总理,为什么批评熊向辉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中国外交大环境说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中国外交陷入孤立无援的时候,北面和苏联老大哥关系交恶,西面的印度对我们窥视已久,和美国援朝战争的阴云还没有完全消散......说是四面受敌都不为过。
正是在这个时候,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提出访问中国的请求。这绝对是一个打破外交僵局和向西方展示中国的绝佳机会。
对蒙哥马利来访毛主席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给予了最高礼遇的接待。
蒙哥马利也展示了对中国的友好,他于1960年5月和1961年9月先后两次访问中国。和熊向辉的争辩就发生在1961年9月。
要知道,蒙哥马利是西方国家的代表人物,中国要打开外交局面,让西方国家来了解中国,就是要借蒙哥马利的眼睛,把一个最真实的中国带给西方。而熊向晖接待蒙哥马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国,他的言行也代表着国家态度。他在接待中和客人发生争辩,不但失了待客之道,让客人丢了面子,很大程度上是东西方文化产生了碰撞。熊向晖不懂求同存异,一句争辩虽然占了上风,很可能赢了口舌,输了外交,这就叫因小失大。
所以,周总理抓住熊向辉就是一顿批。他还对蒙哥马利的行程进行了重新审阅,当周总理看到行程清单里有看《木兰从军》一出戏时,对秘书说,给我接通外交部礼宾司电话,我要让司长俞沛文从节目中撤去《木兰从军》。
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挂掉外交部礼宾司电话,周总理又特别交代熊向辉“蒙哥马利无论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让他近距离了解中国。”
果然,蒙哥马利也不走寻常路,在延安参观时,蒙哥马利看到一处公共澡堂,就向熊向晖要求:“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可以。”熊向辉就带他进了男澡堂。
进得澡堂,蒙哥马利看的很认真。
在大家窃窃议论“这有什么好看的”时候,蒙哥马利说话了:“都说中国人吃不饱,看来都是假的。”
大家这才明白,蒙哥马利是担心自己看到的都是假象,所以选择进澡堂看看,这里是最做不了假的地方。
后来,蒙哥马利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全部带了回去,并整理成访华记录公开发表。
对蒙哥马利而言,这是一次破冰之旅,他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对新中国而言,其建设成果通过蒙克马利第一次向欧洲进行了全面展示。
正式开启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外交交流。
来源:秀才讲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