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清明节的万岁山武侠城,赵梅重新站在改造后的露天舞台上。这个曾因"王婆说媒"红遍全网的中年妇女,此刻正被三十台摄像机包围,电子大屏实时滚动着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征婚信息。而在一年前,她刚经历职业生涯最黑暗的时刻——被举报、被质疑、被流量反噬。
【当流量退潮,谁还记得那个被600万人追捧的“月老”王婆?】
2025年清明节的万岁山武侠城,赵梅重新站在改造后的露天舞台上。这个曾因"王婆说媒"红遍全网的中年妇女,此刻正被三十台摄像机包围,电子大屏实时滚动着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征婚信息。而在一年前,她刚经历职业生涯最黑暗的时刻——被举报、被质疑、被流量反噬。
草根月老的戏剧性坠落
2024年4月3日,文旅部官网突然挂出一份实名举报信。职业举报人李雨禅以"涉嫌违规经营婚介服务"为由,将赵梅及其所属的万岁山景区告上法庭。举报材料中附有12段现场视频,其中3段显示赵梅曾对观众说过:"成了记得给媒人包红包。"
这个细节成为舆论撕裂的导火索。在微博#王婆该不该收红包#话题下,28万条评论形成两大阵营:60后群体认为这是传统习俗无可厚非,95后则质疑"打着公益旗号牟利"。更致命的是,三天前刚曝光的"已婚男相亲"事件被旧事重提——尽管当事人已离婚,但景区管理漏洞被反复鞭笞。
鲜为人知的是,赵梅此时正躺在开封中医院的病房。诊断书显示她因连续40天高强度演出,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病床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3月19日调解情侣矛盾至凌晨1点;3月25日单日接待87位征婚者;4月1日因低血糖晕倒在后台。
市井智慧与流量怪兽的博弈
赵梅的成长轨迹充满市井智慧。生于1975年的她,早年是开封机械厂播音员,下岗后摆过地摊、开过婚庆公司。2016年景区招募NPC时,她凭即兴编顺口溜的绝活入选,逐渐将"王婆说媒"打造成日均互动300人次的王牌项目。
这种接地气的生存智慧,在遭遇互联网流量时却显得脆弱。2024年3月的爆红期,她的抖音直播间每秒涌入2000人,景区单日门票收入暴涨18倍。
但流量裹挟的荒诞随之显现:有MCN机构开价200万要求其带货红娘课程,某相亲APP提出"按牵手成功次数分成",更有人企图伪造离婚证登台炒作。
面对诱惑,赵梅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她在粉丝量峰值时关闭打赏功能,拒绝所有商业合作,甚至在郑州某商场路演时,自费购买200把折叠椅供观众休息。这种"反流量逻辑"的操作,为其日后的舆论反转埋下伏笔。
举报风暴中的沉默抗争
李雨禅的举报引发连锁反应。文旅部门启动调查的15天里,景区客流量暴跌62%,赵梅的抖音账号掉粉147万。但令人意外的是,24位曾参与"王婆说媒"的年轻人自发组成后援团,其中郑州程序员小张拿出婚礼视频作证:"梅姨没收过我们一分钱,连喜糖都是她倒贴的。"
这场风波意外掀起传统文化保护讨论。民俗学者王立群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民间媒人在《周礼》中属'媒氏'官职,现代景区将其娱乐化本无过错。"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期被举报的某汉服博主因商业变现过度,最终遭平台永久封禁。
涅槃重生的非典型样本
2024年5月,调查结果还赵梅清白。但她没有选择高调复出,而是消失于公众视野。直到九个月后,人们在洛阳牡丹文化节上,发现她戴着老花镜帮菜农子女相亲。此时的她已组建专业团队,建立包括学历认证、婚姻状况核查在内的三重审核机制。
更具象征意义的变化发生在万岁山景区。原本木质结构的说媒亭被改造成透明玻璃房,民政部门在此设立"婚姻登记体验点",河南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定期驻场调研。2025年清明假期,这里促成37对男女交换联系方式,成功率较整改前提升4倍。
当各大网红忙着用AI相亲收割流量时,53岁的赵梅仍在用最原始的方式书写传奇——她的手写相亲档案已积攒127本,摞起来有2.3米高,超过她的身高。这或许印证了她常说的那句话:"红线能牵一时,真心才能系一世。"
来源:快乐的小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