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便如麦田的守望者一般,乐此不疲地做着、写着、乐着。《中国教师报》倡导写课,把写课视为教学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引起了我深深共鸣,多年来我一直走在写课的路上,一路汗水一路花香,写课让我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成长的蝶变。
课堂上与学生每一次的思维碰撞,都会迸发出绚丽的火花,那唇枪舌剑的战果,便是我写课的朵朵浪花。我原本只想取一瓢饮,而学生却给了我整个大海。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便如麦田的守望者一般,乐此不疲地做着、写着、乐着。《中国教师报》倡导写课,把写课视为教学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引起了我深深共鸣,多年来我一直走在写课的路上,一路汗水一路花香,写课让我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成长的蝶变。
对我而言,每一堂课都是一幕话剧,文本是剧本,备课是序幕,上课是开场,备课是一个人的独舞,而上课是一群人思维的狂欢。课堂上与学生每一次的思维碰撞,都会迸发出绚丽的火花,那唇枪舌剑的战果,便是我写课的朵朵浪花。我原本只想取一瓢饮,而学生却给了我整个大海。
记得在教授《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有学生竟然说他很欣赏夏洛克,因为夏洛克“提出有创意的惩办方法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虽然感到吃惊,但忍住没有发表观点,也没有表露态度。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以报复和置对方于死地为出发点,这是一种恶劣的思想品质,是不足肯定的”“坚持己见,要看观点是否正确,坚持正确的观点,是应该肯定的;如果坚持错误观点,不听他人劝告,这叫固执,而夏洛克正是后者”。一石激起千层浪,整堂课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如果一开始就对学生的观点予以否定,就不会有愈辩愈明的辩论,也不会再有问题提出。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不该提的问题,只怕提不出问题。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智慧得以提升,个性得以张扬。受学生启发,课下我写下了《探究,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一文。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围绕“于勒叔叔值不值得同情”这一话题,学生同样各持己见,从文本中深挖人物性格,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辩论,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融合。我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思考,写成了《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一文。上习作课,我践行叶圣陶先生写“下水文”的理念。我相信善写作的老师一定能带出一群爱写作的学生。我还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秀习作,鼓励他们积极投稿,学生作品发表对他们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我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品,我都会发在QQ空间、博客、朋友圈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的写课被校领导和教研员发现,于是便多了上公开课的机会,多次磨课上课,又磨出了许多写课的素材,写着写着便走上了发表之路。一篇篇关于课堂、关于成长、关于生活、关于师生情感的文章在笔尖缓缓流淌,每每合起笔记本的那一刻,总会有一种喜悦的感觉涌上心头……
不少教师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我总觉得我的“米”好多好多。那我的“米”来自哪里呢?
课堂当然是主要“米源”,日常的归类整理是“米仓”。我一直庆幸自己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就是随时随地记录和整理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身边没有纸笔,我就用语音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抽时间再整理输入电脑。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有众多文件夹,有的是按时间排列,有的是按内容分类,随时更新整理。从乡村到城市,从省培到国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参与什么活动,我都会带在身边,它就像一个百宝箱,每每遇到困惑或者需要紧急补充某些材料,又或者临时需要提供一节公开课,我都会及时打开这个百宝箱,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哪个同事需要课件、视频、微课,到我这一般也能淘着,“问问翟老师,她那可能有”几乎成了同事的口头禅,我也乐得跟大家分享。
记得那年在青岛参加省培,临时需要到录播教室录一节没有学生的说课,只有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又是组内最年轻的教师,领导恳切的眼光望向我,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我有底气,我的百宝箱里恰好有《吆喝》这一课的上课资料,每上一次我都会更新一次,稍加修改即可成一篇说课稿。第二天一大早领导便招呼组内成员起床,打算听我试讲一遍,然后帮我修改,没承想当他们听完,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你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一个个重复着这句话,同行的小敏老师竟然夸张地跑到我面前,看我有没有黑眼圈,眼睛有没有红血丝,我则含蓄地笑笑说:“这篇课文正好我刚上过。”那次培训我们组的说课和评课得到了省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素材还被选入了当年暑期教师远程研修的优秀素材。这一切都归功于我日常“写课”和积累的习惯。
写课的“米”还可以借得,外出学习、听名师讲课、阅读名师著作、关注名师公众号,这些都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写课的素材。与同频之人携手而行、抱团取暖,相信集体的力量,有一句话我一直很认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与同事交流自己的写课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同时向不同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沉淀凝结成自己的精神食粮。
写课是自我反省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写课能够提升认识,升华感受,沉淀思考。只要努力克服焦虑和懒惰,不内耗,大胆迈步向前,风景就在路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