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军营走向田间,从电商“小白”成长为农户与电商平台间的“筑桥者”,纪台镇任家村村支部委员王海鹏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在电商与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寿光蔬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从军营走向田间,从电商“小白”成长为农户与电商平台间的“筑桥者”,纪台镇任家村村支部委员王海鹏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在电商与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寿光蔬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搭建桥梁,连接田间与直播间
王海鹏,1993年出生在纪台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种棚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收入来源。16岁那年,他怀揣对军营的向往,踏上了参军之路。八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的体魄,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退伍后,王海鹏进入一家石油企业工作,生活平稳安逸,但他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家乡那片绿油油的蔬菜大棚。
2020年,他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回到寿光,踏上了创业之路。
当时,电商已悄然兴起,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然而,王海鹏发现,农户自己直播卖货或开设线上店铺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缺乏专业的运营和推广能力。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搭建一个平台,将农户与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电商平台连接起来。
王海鹏在大棚里进行蔬菜管理
经过深入调研,王海鹏决定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打造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电商供应链。他注册成立了纪台镇潍坊弥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积极对接拥有百万粉丝的直播团队,一方面直接深入寿光市各镇街的农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种植情况和销售需求。一座连接田间与直播间的桥梁,就这样慢慢成形。
万事开头难。初入该行业,订单不好找;有时候好不容易跑来的订单,农产品又不能及时凑齐;因为订单量少,快递价格要比别人家高……面对诸如此类的困难,王海鹏一点点去探索,甚至为了留住客户,他自掏腰包贴钱也要保证订单高质高量完成。
与电商团队沟通,协调选品问题;去大棚查看产品打包、发货情况;对接物流公司,确保农产品第一时间送到顾客手中……如今,在王海鹏的努力下,他的电商供应链逐渐显现成效。但是,不论何时何地,保质保量永远是他的第一要务。2023年春天,王海鹏接到了一个5000公斤的羊角蜜订单。然而,当时连续多天阴雨,没有农户收摘羊角蜜。为保证订单及时发货,王海鹏连续两天冒雨到稻田、纪台等镇,进棚与农户一起摘瓜。最终,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订单,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创新实践,打造高效电商供应链
在羊角蜜大棚内,一盏补光灯、两部手机,组成了一个简易的现场直播间。镜头前,主播手拿刚摘的羊角蜜,轻轻一掰,露出了金黄色的果肉,汁水四溢,让人垂涎。镜头一转,就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这边羊角蜜正采摘,那边小心翼翼地挑选、包装。很快,这些羊角蜜通过快递送到全国各地客户手中。
这是三月初一家电商平台在纪台镇做的带货直播。15场直播下来,共售出羊角蜜3000公斤。
电商直播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上行通道,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王海鹏深知,搭建电商桥梁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座桥梁更加稳固、高效才是最重要的。
电商供应链涉及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销售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行。为此,王海鹏不断创新实践。他与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和直播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农产品能够第一时间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他严把产品质量关,有空就到大棚里与菜农们一起探讨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导他们采用生物防治、熊蜂授粉等技术,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他还与农科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为菜农丰产增收提供更多支持。
王海鹏开箱检验蔬菜品质
作为一名新农人,王海鹏在关注电商供应链高效运行的同时,也心系农户的切身利益。当农户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农户王某第一年种植羊角蜜时,因经验不足,成熟的羊角蜜虽口感不错,但果形不好,销路成了难题。怎么办?王某找到了王海鹏帮忙。“不能让农户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抱着这样的心态,王海鹏满口应承。他一次次对接,一次次解释,最终一棚羊角蜜通过电商直播销售一空。这一次,王海鹏不但没有赚到一分钱的利润,还搭进去不少成本,但他表示,再遇到菜农求助还是会这样做。因为自己是菜农的儿子,深知菜农的不易,所以“能帮就帮”。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王海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他的电商供应链也逐渐壮大。2024年,公司农产品电商成交量100多万公斤,交易额近千万元。
“身居蔬菜之乡寿光,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众多惠民政策也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对未来,大家伙儿信心十足。”作为村支部委员、一名“90后”新农人,王海鹏表示,未来自己将继续深耕电商供应链,借助电商平台优势,将寿光的特色蔬菜不断推广出去,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寿光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