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婉的消费方式,是众多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一个缩影。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五成受访大学生购物时主要考虑质量,超七成的大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近四成超前消费金额在501-1000元。
“每次碰到喜欢的东西,我就有‘剁手’的冲动。有时候生活费不够,我就先用花呗,以后再慢慢还。”高明技师学院学生小婉说。
小婉的消费方式,是众多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一个缩影。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五成受访大学生购物时主要考虑质量,超七成的大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近四成超前消费金额在501-1000元。
那么,高明大学生每个月生活开支情况如何?面对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行为,专家有何建议?本期《优教优学周刊》,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双十一”期间,小婉网购的快递。受访者供图
存在超前消费行为
“钱窟窿”下个月生活费补上
如今,“00后”已经成为商家争夺的重点消费人群,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超前消费的情况令人关注。
“我觉得生活费真的不够花,需要买的东西太多了。”在广州大学就读的高明学子黄子谦说,步入大三,开始逐渐面临步入社会的压力,衣食住行都跟学校生活有所变化,偶尔再给恋爱中的女朋友买个小礼物,开销也随之增加,“我尽量不找父母要钱,就只能兼职赚钱或用分期付款了。”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大学生存在分期付款进行超前消费的行为,除基本伙食费之外,社交活动、学习、形象消费、食品等成为他们的主要开销。此外,在“网红经济”、直播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学子也会因为促销而冲动消费,购买没必要的商品。
小婉每个月生活费1000元左右,每月消费都会超出生活费,绝大多数都是花在了饮食上,“除了平时在食堂用餐外,偶尔会和室友出去吃几次,还有就是买一些零食、护肤品了。平时学习任务很重,把这个当做自己放松的一种方式。”
谈及到如何弥补多余开销时,小婉表示,“我会把控好多花的量,一两百块钱我会通过自己获取奖学金、兼职来弥补。”
和小婉类似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学子称每月超前消费控制在500元以下,在超前消费后,“钱窟窿”则用下个月的生活费来补上。
在珠海科技学院读大二的高明学子冯晓彤说,自己平时买东西等日常开销都是优先用某移动支付平台付款,等到下个月生活费到账后把欠款还清。“觉得比较实用,原来每个月都要比生活费多花几百块,但分期支付后每月还的比较少,压力会小很多。”
小婉刷手机网购。受访者供图
要树立正确消费观
花销前应“三思”
针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行为,高明一中专职心理老师张翠娥表示,相比于每个月的开支数额变化,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杜绝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
“学生超前消费应该适度,因为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在消费观念上往往受到网络诱导,部分同学也有攀比心态,需要及时正确引导。”张翠娥建议学校根据情况开展大学生消费引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
同时,学生自身在购买一件超出自己现有经济能力范围内的商品时,应该“三思”。一思该商品是否确有必要购买,二思接下来的生活会不会受此影响,三思是否有把握尽快还上这笔钱。通过这样不断地反问自己,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绝被购物欲冲昏头脑,保持清醒。
事实上,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象牙塔,大学生要面临各种消费刺激,吃穿、娱乐、交友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甚至是攀比式消费。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基本的生活费远不足以支撑无底洞式的消费。而网贷平台以及花呗、白条等借款平台门槛较低,为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刺激了大学生超前消费习惯的养成。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对待超前消费,根据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合理地规划消费。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来说,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助学金等,有条件地对这些学生予以资助奖励。
同时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劳动实践、勤工俭学等,让学生在劳动的同时获得一定收入。学校、媒体等也要做好积极引导,向大学生普及消费知识、金融知识和理财技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避免被虚假广告误导,提高他们的消费素养。
金融部门更要及时对学生做好风险提示和信用评估等。商家则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习惯的基础上,需要提供更加优质、更具性价比、个性化、多样化价格层次的产品和服务,注重真实、适度营销,引导理性消费。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