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发展历程中,改名是常见现象,不少学校希望借此提升知名度、拓宽发展道路。然而,有些大学改名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今天,就来盘点下那些被认为改名最失败的十所大学。
在高校发展历程中,改名是常见现象,不少学校希望借此提升知名度、拓宽发展道路。然而,有些大学改名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今天,就来盘点下那些被认为改名最失败的十所大学。
首当其冲的是东华大学,其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因纺织行业发展遇冷,学校想去掉“纺织”二字,本打算改为华东大学,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最终定名东华大学。这一改,不仅没了“中国”的大气,还常被误认为民办院校,着实可惜。
东南大学同样令人惋惜,原名为南京工学院。作为985高校,它实力强劲,可改名后,常有人将其与东南卫视混淆,误以为在福建。虽说“东南大学”源于“东南第一学”这一古老校名,但如今在知名度传播上却产生了歧义。
河海大学原名华东水利学院,若改为华东水利大学,似乎更能凸显其专业性,现有校名反而让人难以直观了解学校的优势学科。
中北大学原名华北工学院,湖北工学院申请改名“华北理工大学”“华北工业大学”失败后,它改成了中北大学。新名字不伦不类,远不如原名简洁明了,也难以体现学校特色。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改名后加上“职业”二字,给人一种“职业大学”的感觉,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学校的“档次”。
保险职业学院,原名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改名后多了“职业”二字,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专业性和高端感。
山东工商学院的前身是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新校名不仅没突出特色,还让学校的行业背景变得模糊。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由中州大学改名而来,新名字缺乏辨识度,远不如原名朗朗上口。
兰州理工大学原名为甘肃工业大学,改名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域影响力,但失去了原名的简洁和对地方特色的强调。
昆明学院原名昆明大学,改名后也未能展现出独特优势,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学改名本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但从这些案例来看,改名需谨慎。一个合适的校名能精准体现学校特色,助力学校提升知名度;反之,则可能适得其反。你还知道哪些改名失败的高校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状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