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洲是骨质疏松的重灾区之一 ,患者因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弱,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的作用下,如跌倒、弯腰、打喷嚏、回头转身等,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这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
指导专家:施鸿飞,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一提起骨折,大家总觉得动静应该特别大。
可在老年人群中,有一种骨折总是静悄悄地来。
不过,只要大家会“翻身起床”这个动作,就能及时发现它!
亚洲是骨质疏松的重灾区之一 ,患者因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弱,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的作用下,如跌倒、弯腰、打喷嚏、回头转身等,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这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
和其他骨折不同,近半数椎体骨折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顽固性的腰背疼痛,这导致椎体骨折不易被识别,就诊率也远低于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
不过,症状少不等于危害小。椎体骨折患者常因腰背痛而增加卧床时间、减少活动,这会进一步加重骨量丢失,甚至继发心肺功能下降、胃肠功能紊乱。除此之外,脊柱失去平衡后,易出现后凸畸形,造成重心前移,脊柱再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均会显著增加。因此,尽早识别椎体骨折至关重要。
这类骨折引发的疼痛是“动态 ”的,一般在脊柱活动时这种疼痛会被感知到。
基于这一特征,临床常通过“翻身—起卧试验”来初步筛查是否存在椎体骨折,整个过程只需完成3个动作。
卧床动作
从坐立位转换至平卧位。
翻身动作
从平卧位翻身到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再回到平卧位。
从平卧位改为坐立位。
如果进行以上任一动作的过程中出现背痛,或者原有背痛加剧,那结果为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椎体骨折,需进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如果无背痛或背痛无变化,则为试验阴性,可基本排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研究表明,该试验具有高敏感度、高预测值的特点,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到 99.1% 、67.9% 。如果居家初筛发现“阳性”,尤其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尽早就医,及时进行规范化诊治,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来源:祝您健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