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写作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09:49 1

摘要:“写作是人类的基本能力,是生产思想的过程。”在金立看来,在大学里学习写作其实是“再出发”——抛开个人化、纯感性的描写,在深度思考与理性写作中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并建构起自己人生的意义。

打开AI软件输入问题、主题转眼就能生成上千字的稿件AI时代写作正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一颠覆性的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现在还需要学习写作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哲学学院教授金立一起走进“大学写作”的课堂共同探寻写作教育的未来方向

“大学写作”课程慕课

大学写作,是一个“再出发”的过程

写作,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为什么在大学里还需要开设一门以“写作”来命名的课程呢?

“写作是人类的基本能力,是生产思想的过程。”在金立看来,在大学里学习写作其实是“再出发”——抛开个人化、纯感性的描写,在深度思考与理性写作中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并建构起自己人生的意义。

“当初开课时,我们就在思考:在AI的冲击下,浙江大学培养的新时代卓越人才需要掌握哪些本领?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必备能力的汇合点就是写作,尤其是需要调动理性思考和人文价值判断的分析性写作。这种融合个人经验的思辨能力,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应运而生。作为一门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说理性写作课程,它强调理性思考与分析。读书报告、科普文章、文献综述……这些同学们在大学以及毕业后常常会接触到的分析类文章,是授课的重点。

自2021年开设以来,经过持续优化与创新实践,“大学写作”课程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写作·自然”“写作·人”“创意写作”“写作·社会”四大模块,汇集来自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背景的30位教师,依托专业知识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多元培养,在AI时代持续夯实同学们的基础写作能力。

比如“写作·自然”模块的教学就由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海洋学院、医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不同学科的老师负责,带领大家针对自然科学的具体问题和现象展开科普性写作。“写作·人”模块通过探讨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方式等面向人自身的问题,讲授哲学思辨内容,培养学生进行观点辩护和反驳的能力。

“创意写作”模块通过对文学类创意创作的讲解和训练,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形成读与写的互补和良性循环。“写作·社会”模块则从社会具体话题着手,带领同学们挖掘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通用写作范式。

从“上天”写到“入地”,从科学写到人文,各种学科知识涵盖其中、交叉呈现,展现出“星辰大海”般开放、辽阔的课程面貌,以此激发同学们深度思考,在AI内容洪流中淬炼理性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授课现场

“大学写作·自然”课程的学员、2021级农学本科生沈鑫,就认为“从科研基础而非文学角度出发,是意料之外的课程体验”,她说,“老师引导我们进行文献搜集与分析,从梳理框架到整理内容,将我们的科普文章变得通俗易懂,不但有知识导向,也具有生动的趣味。”

2023级理科实验班(生命、环境、化学与地学)本科生彭学文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就像是跟自己对话”,“在AI时代重新学习写作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反思自己、发现自己,也让我忍不住去问问自己来浙大要干什么,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课堂之外,课程还定期邀请知名教授、编剧、作家开展沙龙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依托教学内容,创办“学生逻辑与写作协会”社团,为校园写作爱好者提供一方表达思想的平台;收集优秀学生作业集结成册,持续延伸课程价值……
“大学写作”这张浙大文化名片,正向着校内外辐射更多的光芒。

优秀作业集《浙园撷英》

“让AI赋能写作教育”

尽管AI无法替代人类在写作中独有的深度思辨与情感共鸣能力,但凭借强大的信息搜索、处理、整合等优势,AI正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智能助教”的作用。

“事实上,越是在AI普及的时候,真正的写作能力越显珍贵拥有足够的写作能力鉴别文章质量,具备足够的逻辑与思维能力下达指令,是用AI为写作赋能的前提。”金立说,“通过课程教学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写作教育会焕发出新的生态活力与多维可能。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内容生产与教育生态的浪潮中,浙江大学“大学写作”系列课程率先迈出创新步伐。

2024年,“AI在‘大学写作’课程中的实践探索”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AI For Education系列实证教学研究培育项目,与超星泛雅集团联合研发的定制式写作课生成式大模型已全面接入教学体系。

“大学写作生成式AI写作大模型”

从老师智能备课,到课堂自动出题,再到学生习作批阅查重,课后答疑……课程构建起覆盖“备课-教学-训练-评价”的全链路AI支持系统,助力师生充分利用AI优势,在写作实践中提升教学实效,达成写作教育的正向循环。

经过一个学期的使用,目前已迭代至2.0版本,并发布了教师端、学生端的使用手册。自本学期开始,新版本将广泛应用于“大学写作”的课堂教学当中,覆盖近1000名大一本科生。

以多科学内容夯实基础,在“AI伴学”的模式赋能中,更高效地掌握核心写作能力……这些鲜活的教学实践印证着课程的核心理念:聚焦逻辑思维,培养基础写作能力;紧跟科技时代,用AI推动写作教育迈向新形态。

当被问及如何在AI时代通过学习“大学写作”课程提高写作能力时,金立真诚地回答道:“有输入才能有输出,阅读是第一步;同时要重视我们作为人特有的情感与审美,通过不断地写作来实践,所谓‘在写作中学习写作’;最后,哪怕感到难以下笔,也要坚持写下去。我相信总会有一个时刻,你会感到灵感喷涌,而文字就是那根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用一门课程

连接多学科、跨专业的写作智慧

让每位学生

既能在多元笔墨中涵泳润泽

又能借助人工智能

实现写作能力的精准突破

在这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中

浙江大学

正以基础写作能力为笔

AI为墨

书写着写作教育的新篇章

今天

我们邀请你

在评论区留下

美好的校园影像

并为日常生活写一首小诗

这个春天

我们一起来创作

素材来源:哲学学院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伍闻博 | 章舒帆封面设计: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程徐航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伍闻博 | 章舒帆责任编辑:章舒帆 周亦颖

入校专属通道已开放!致敬生命重托
打卡浙大,名额限量开抢!
浙大向鹏斩获WTT冠军赛仁川站男子单打冠军

来源:自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