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类型: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壤土,避免黏重土壤(易积水烂果)。
种植花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以确保高产和品质:
1. 土壤选择与准备
土壤类型: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壤土,避免黏重土壤(易积水烂果)。
pH值:适宜pH为5.5~7.0,偏酸土壤可适量施石灰调节。
整地:深耕20~30厘米,耙平碎土,确保土壤疏松无大块。起垄种植利于排水(尤其多雨地区)。
2. 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抗病、高产品种(如早熟或耐旱品种)。
种子处理: - 晒种:播种前带壳晒种2~3天,提高发芽率。
剥壳:播前1周内剥壳,避免种子脱壳过早失水。
拌种:用杀菌剂(如多菌灵)或根瘤菌剂拌种,预防病害并促进根瘤形成。
3.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
春播:地温稳定在12℃以上(南方3~4月,北方4~5月)。 - 秋播:部分南方地区可7~8月播种。
播种深度:3~5厘米(沙土稍深,黏土稍浅)。
密度:
垄作:行距50~60厘米,株距15~20厘米。
穴播:每穴2粒种子,亩保苗1.5万~2万株。
4.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苗期:适度控水,促进根系下扎。
花针期与结荚期(需水关键期):保持土壤湿润,但忌积水。
成熟期: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防荚果发芽。
施肥原则:
基肥为主: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 + 磷钾肥(如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kg)。
追肥:初花期可追施尿素5~8kg/亩,结荚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中耕除草: - 苗期至封垄前中耕2~3次,结合除草(避免伤根)。
通过科学管理,花生亩产可达300~500公斤。关键需注意排水防涝、病虫害早防早治,以及适时收获!
来源:颗粒水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