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小人物 大文化 ——从《浮生六记》挖掘古典文学中的城市记忆与情感共鸣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9 13:00 3

摘要:《浮生六记》作为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生动记录了沈复与其妻芸娘的生活点滴。苏州醋库巷、沧浪亭相传为沈复故居所在地,承载着书中的烟火气与文人情怀。循着《浮生六记》的印迹,我们来探讨文学文本与地理空间的关联,挖掘古典文学对城市文化记忆的现代价值。

《浮生六记》作为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生动记录了沈复与其妻芸娘的生活点滴。苏州醋库巷、沧浪亭相传为沈复故居所在地,承载着书中的烟火气与文人情怀。循着《浮生六记》的印迹,我们来探讨文学文本与地理空间的关联,挖掘古典文学对城市文化记忆的现代价值。

苏州沧浪亭 视觉中国供图

《浮生六记》描绘了清代苏州文人的生活美学与精神世界

《浮生六记》是一部非常独特、很有个性的自传体散文,虽然有不同的解读,但该书还是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中期苏州人,特别是苏州底层文人的日常生活。

沈复,作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文人,其生活美学和精神世界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清代乾嘉年间的苏州不管在物质生活还是审美追求上,都达到了传统社会最发达、最高的时期。通过这部文学作品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苏州清代底层文人(可算是小人物)的居家生活和精神世界。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琴棋书画在生活中的物化、饮食起居的文化内涵等,在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描绘和精致的展示。

与此同时,主人公沈复与妻子芸娘的爱情生活也充满着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这在传统文学作品的价值观中是非常少见的。他们相敬如宾、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安于平淡、不求大富大贵的生活态度,具有超前性、理想性,也具有真实性。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市井生活,恰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难得的苏州清代底层文人生活的真实场景。

古老街巷是城市记忆和文学创作的纽带

沧浪亭、醋库巷,是沈复和芸娘生活所在地,其中醋库巷以存储醋得名,是苏州清代的重要街巷之一。据《浮生六记》和史料记载,醋库巷当时非常繁华,不仅以囤醋出名,还有醋坊,是烹饪调味品以及生活用品的聚集地,特别是醋库巷所在地河道纵横、交通便捷,促进了以醋为代表的商贸经济的发展。经济的昌盛必然带动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在以醋为代表的传统酿造文化的带动下,这里的文人士大夫文化、地域文化、市俗文化等与自然环境交相呼应,为我们展现出苏州富庶而繁荣的社会景象。

深厚的历史积淀、精彩的文化遗存,不仅是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纽带,也是我们文学创作的想象纽带,更是一个城市记忆和文学创作的艺术源泉。

以醋库巷为例,这一纽带具有多重现代意义。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的根。据史料记载,醋库巷早在宋代就是官营醋的所在地,是一处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遗存,还诞生了名人画家顾麟士,其过云楼更是名震天下。相传,太原王氏也曾在此居住,作为东晋时期江南的名门望族,其为历史故事、文学创作带来了厚重的文化记忆,也是维系城市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根脉。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醋库巷不仅以醋及日常调味品著称,而且还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集聚地。古代在这里举办的灯会,人头攒动,灯影闪烁,热闹非凡。在《浮生六记》中就有沈复与芸娘来此游玩的描写,而且芸娘还女扮男装,穿梭于游人之间。醋库巷作为苏州的地标,是勾起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历史借鉴。醋库巷见证了苏州千余年来教育的发展历史。今天,醋库巷44号的柴园已成为苏州教育博物馆,呈现了苏州古代私塾教育的缩影,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历史借鉴。

《浮生六记》的“生活叙事”可推动非遗的当代传承

《浮生六记》是作者沈复与妻子芸娘在“闺房”“闲情”“坎坷”“浪游”“中山”“养生”等六个方面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后两记为后人伪托),虽然仅仅只有几万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所涉及的苏州有关非遗项目就有苏州园林、昆曲、刺绣、茶艺、美食、插花、扎染,以及传统节日等。

因此,它为我们推动非遗在当代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文学借鉴。可以借助《浮生六记》等文学作品对清代生活的真实叙事,发展这些非遗项目,如利用现代的新媒体平台和传播方式,将这些非遗项目与《浮生六记》等作品结合起来,推动江南非遗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浮生六记》,为走进江苏文化打开窗口

醋库巷、沧浪亭乃至吴江、太湖……《浮生六记》虽然篇幅不长,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而生动的清代苏州及周边的生活和山水画卷,为走进江苏文化打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窗口。我认为,可以用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方式走进江苏文化。

我们可以借助这部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文本的阅读,从中了解其深含的文化内容,如苏州园林、琴棋书画知识、古代建筑、老商贸字号,以及苏州周边的风土人情。此外,还可以在现场举办相关主题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醋库巷、沧浪亭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可以邀请文化名家、社会专业人士撰写相关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和介绍其文化内涵,阐释其中存在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当今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传播方式已成为传媒的主流,特别是成为青年群体的主要交流方式。走进醋库巷、走进苏州、走进江苏文化,一定要牢牢依托新媒体,利用好社交平台,宣传、介绍《浮生六记》、醋库巷等与苏州、江苏的文化关系和相关知识,用VR和AR等数字虚拟技术,宣传、传播江苏深厚的文化资源,更好地吸引民众的目光。

此外,当地可以沿巷开设与文化相匹配的文创产品店铺,形成有文化、有个性、有特色的产业链,发挥其商业价值。

《浮生六记》只是一部描绘清代中期苏州底层文化人生活的小书,其主人公、作者沈复,也只能算是一个贫寒的小人物。然而对该书的阅读却能唤醒我们对古老城市的文化记忆,告诉我们厚重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文艺创作的纽带,启发我们关注到传统城市街巷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作者为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东南大学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180余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二届江苏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等)

来源:江南时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