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辞世|跟她们告别,与时代重逢

摘要:叶嘉莹、饶芃子、琼瑶的接连去世,引发人们无限哀思。我们深切哀悼她们的离世,缅怀那个充满记忆和温情的“曾经的时代”,更追忆一个时代背后隐藏的精神、道德和人文情怀。

2024年的冬天,我们遭遇了多场猝不及防的告别。

叶嘉莹、饶芃子、琼瑶的接连去世,引发人们无限哀思。我们深切哀悼她们的离世,缅怀那个充满记忆和温情的“曾经的时代”,更追忆一个时代背后隐藏的精神、道德和人文情怀。

这些活跃于20世纪文坛的学者、作家,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都曾在各自的领域书写传奇、颇有建树。她们的作品、研究、教学,陪伴、影响、联结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成为我们回望时代的节点与坐标。

火花燃尽,翩然归去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这段歌词是琼瑶笔下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给我们留下的青春记忆。琼瑶一生创作了70余部文学作品,其中许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触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与观众的心弦。1998年,《还珠格格》播出的时候,可谓万人空巷,主题曲《当》更是响彻大江南北。

琼瑶 资料图

12月4日,琼瑶作别人间。她的社交媒体更新了如下言语:“我是‘火花’,我已尽力燃烧过。如今,当火焰将熄之前,我选择这种方式,翩然归去。”琼瑶的一生,为爱而生,亦为爱而写。“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在写作,在编剧,在拍戏,我写的每本小说,编的每个故事,都有我想献给你们的心意。”

《窗外》中的江雁容和林老师,《一帘幽梦》中的汪紫菱和楚濂,《梅花烙》中的皓祯和白吟霜,《烟雨濛濛》中的依萍与书桓……在这个不再流行“恋爱脑”的年代,琼瑶编织的爱情故事,成为时代的一声长叹,多少红尘过客,多少过往云烟,一声离别,天涯流散。

莲花凋落,莲心不死

琼瑶的生命,似火花,摇曳生姿;叶嘉莹的生命,则似莲花,沉静动人。

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去世,引发全网震动。

叶嘉莹 资料图

“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几句词出自叶嘉莹的《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作为“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她以“弱德”之美在命运的沼泽中开出莲花,用一生的著述和讲学,留下诗词的“莲子”,温润后世人心。

叶嘉莹有一句名言,“读诗会让人的心灵不死。”她整个人生经历都在诠释这一句话,她一生中遭受了几次重大的打击,她就是从诗歌当中获取了力量,由此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同样从文学中汲取力量的还有饶芃子。11月27日,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饶芃子去世。这个大众陌生的名字,其学术生涯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她在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皆有开拓之功,为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方向。

出生于潮州书香门第的饶芃子,自小就习惯于到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自己在生活中不能得到的东西。“文学帮助我认识各种各样的人生,我一直相信人生中不能没有文学。”而她的一生,都以一颗“诗心”去点化后学,激活学子们沉睡的艺术心灵。

守望文学,激活诗心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却还未习惯也不擅长告别。与她们的每一次告别,仿佛都是与那个“曾经的时代”重逢。琼瑶让我们重温了八九十年代属于文学的高光时刻,叶嘉莹让我们回味了失落已久的古典文学的美感,饶芃子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学人的激情与风范。

“读诗会让人的心灵不死。”“人生中不能没有文学”……回望她们的人生,仿佛是对文学、对艺术、对诗心的一次次召唤和激活,对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人生的一次次反思和警示。

技术洪流下的浮光掠影,人心的浮躁和焦虑,远不是一次旷野远行就能弥补;我们所需的诗意与文学,更不是一两次直播可轻易带货携行,我们需要的是数代人的沉淀与坚守。

斯人已逝,记忆永存。

文|记者 孙磊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