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残联专场。介绍残疾人民生保障、高品质就业、高质效康复、科技助残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残联专场。介绍残疾人民生保障、高品质就业、高质效康复、科技助残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残联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残联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陈崇波先生,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胡建先生,市残联权益保障和教育就业部主任、一级主任科员王学强先生。围绕残疾人民生保障、高品质就业、高质效康复、科技助残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残联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 陈崇波
2024年以来,滨州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联、省残联部署要求,聚焦市委“1+1188”发展格局,立足残疾人需求和期盼,不断创新思路措施,奋力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滨如春”党建助残品牌持续擦亮,滨州市残联、欣悦生命科技馆等7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大力实施残疾儿童康复六大关爱行动,建立全链条政策体系和服务模式,为2966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救助,为12.13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2.72万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积极落实国务院“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1.42%,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5年,市残联锚定市委“113388”工作体系,聚焦“科技助残·心安有感”工作主线,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以残疾人特困群体“心安”之实,持续擦亮民生品质靓丽“底色”,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残联担当。
(一)科技助残,大力扶持辅具产业发展。
发挥好残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征集科技助残需求,建立起助残科技攻关需求项目库,以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技助残成果应用。
抓好欣悦健康残疾人辅具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依托山东省映寿汇残疾人健康科技研究院科创平台,指导企业加强与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合作,推动企业不断更新迭代高科技辅具产品,努力打造科技助残创新策源地。
(二)助企发展,提升市场主体活力。
推广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特殊群体稳就业、促增收,实现企业减税降费与社会大局稳定“双赢”。实施“如康家园”规范化运营服务管理提升行动,增强“如康家园”就业带动能力。
深入推进残疾人“社区微业”,挖掘利用社区资源,摸清残疾人和用人单位就业需求,帮助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开展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精准帮扶行动,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持续擦亮“滨州盲按”品牌。
(三)心安有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简化窗口服务流程,推动“帮办代办”微信小程序与“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完善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后台流转、并行办理的线上联办机制,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方便残疾人工作生活。
办好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残疾人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加强赛事服务保障和参赛选手培训管理,努力实现办赛和参赛“双丰收”。
开展残疾人“安康”行动,围绕“筛查、康复、教育、托管、培训、就业、心理”及家庭支持一链式服务,持续实施残疾儿童全链条监督服务管理,全年免费康复救助残疾儿童2000名以上。持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全年为不少于10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开展残疾人“安居”行动,年内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户,推动智慧化升级,为残疾人打造无障碍安居环境。
开展残疾人“安心”行动,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强化残健融合,向国家队输送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实现破零。构建阳光助残志愿服务网络,争取2处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扶残助残氛围。
(四)素质提升,增强干部内生动力。
围绕全市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组织残联系统干部开展“大学习 大练兵 大关爱”活动,推动干部政治忠诚持续铸牢、能力素质持续增强、纪律意识持续强化、创造活力持续激发,锻造过硬残联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网记者: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请问,2025年,在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发布人:
市残联权益保障和教育就业部主任、一级主任科员 王学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市残联紧紧围绕“让残疾人就好业、好就业”,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服务载体,创新促进路径,推动残疾人就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跑出了高质量就业赛道的滨州“加速度”。2024年,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实现100%。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聚焦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推动滨州残疾人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深化落实《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二十条措施》,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就业促进作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持续创设城乡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对期满即将退出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服务。深入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投入220余万元扶持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和机构,稳定残疾人就业大盘,扩大残疾人就业增量。扎实做好残疾人文创就业创业,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残疾人文创工坊,提升文创产品市场竞争力。扶持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探索盲人医疗按摩医保定点与社区卫生中心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齐鲁手创·滨州盲按”品牌。
二是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月、走访拓岗促就业、“三送”服务上门等活动。举办残疾人就业政策培训,帮助用人单位找准政策坐标,调动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积极性。精准做好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策”就业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大力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鼓励残疾人自强创业。创新残疾人职业培训模式,开展电商直播等职业培训,年内培训残疾人1110人次。承办并组织参加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残疾人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年内每个县(市、区)至少挂牌1家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三是创新残疾人就业模式。依托“如康家园”大力推广“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建设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就业形态共存发展的基层就业新载体,破解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难题。推进残疾人就业科技赋能,探索利用科技手段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结合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培训、竞赛项目等举办AI技能培训,通过VR和AR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流程,帮助残疾人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新路径。
鲁中晨报记者:
请问,市残联今年在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发布人: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胡建
2025年,我们将以科技助残为工作主线,坚持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理念,围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强基、提质、赋能、增效”为目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推动全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科技型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支持本地辅助器具企业创新发展,着重探索研发智能假肢、语音识别软件、导航系统等辅助设备。支持机构开展新型康复技术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等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康复训练方式。充分利用残疾儿童信息化平台、辅助器具线上服务平台等系统,全面掌握全市残疾人康复信息,以数据资源赋能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
二是打造高品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重点联系地区。探索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县级残联开展居家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送康送教服务,做好“如康家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残疾人康复与长期护理保险融合等试点。广泛开展爱耳日、残疾预防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三是构建全链条残疾儿童监督服务管理体系。落实残疾儿童“全链条”服务和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行动的有关要求,形成“筛查、康复、教育、托管、培训、就业、心理”及家庭支持一链式服务,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优化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信息化监督服务管理平台功能,搭建残疾儿童康复人才“金字塔”,加强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提高残疾儿童康复保障水平。
四是完善标准化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措施。落实基本型辅助器具服务实施细则,改善线上平台服务功能,出台指导性文件,扩大“互联网+辅具服务”覆盖面。发挥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县级残联、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基层辅助器具服务中心、辅助器具便民服务借用站点,打造市、县、村(社区)三级辅助器具服务阵地。继续实施“服务零距离·情暖残疾人”第一书记村辅助器具适配工程,开展残疾儿童辅具服务等项目。指导县级残联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技术基层轮训,提升基层工作者服务能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残疾人参与文化、体育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具象化反映。今年市残联在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发布人: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胡建
2025年,市残联将以文化体育各项活动为纽带,积极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一)推动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优化残疾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计划年内,实现每个区县至少打造1处市级残健融合文化服务站,满足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常态化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举办残疾人文艺汇演和开展“千人观影”主题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精选残疾人文艺节目,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活动。
(二)规范组织参与残疾人体育赛事活动。一是持续做好山东省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滨州训练队)集训保障工作,全力备战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二是选拔残疾人运动员,积极备战2026年全省残疾人运动会。通过组织开展残疾人单项竞技赛事及健身周活动,加强我市残疾人优势项目(游泳、田径、国际象棋)运动员和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培养。三是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健身周”活动、积极探索残疾人草地掷球、匹克球等新项目发展,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群众体育水平。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