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联“不速到门惟夜月”,起笔便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奇幻的画面。“不速”一词,打破常规人际交往中“有约而至”的模式,赋予夜月一种神秘的主动性,仿佛它是一位超脱尘世羁绊的精灵,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照临门前。夜,本是寂静笼罩、万物沉睡之时,而这轮夜月却翩然而至,宛如一位
不速到门惟夜月;
无私惠我有春风。
——豆万龙/书清·俞荔/联
“不速到门惟夜月,无私惠我有春风”这是清代诗人俞荔七言律诗《迂溪草堂初成》的颔联,联句恰似一泓清泉,于简洁中流淌出无尽的诗意与哲思,让人为之沉醉。
上联“不速到门惟夜月”,起笔便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奇幻的画面。“不速”一词,打破常规人际交往中“有约而至”的模式,赋予夜月一种神秘的主动性,仿佛它是一位超脱尘世羁绊的精灵,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照临门前。夜,本是寂静笼罩、万物沉睡之时,而这轮夜月却翩然而至,宛如一位久别重逢的挚友,无需召唤,自带光芒,驱散黑暗的孤寂。“惟”字在此处力重千钧,它强调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唯有那清冽的月光,穿过层层云雾,越过重重大山,精准地投射到门前,成为黑暗中唯一的守望者与陪伴者。月亮这一自然天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或是思乡的寄托,或是高洁的化身,此时在对联里,它是心灵的慰藉,是喧嚣尘世之外的宁静港湾,让身处暗夜的人感受到一种无声却深沉的关怀。
下联“无私惠我有春风”,画面由静谧的月夜切换至生机勃勃的春日。“无私”二字,如黄钟大吕,直击人心,将春风那种毫无保留、普惠万物的特质展露无遗。春风所到之处,冰河解冻,新芽破土,百花争艳,它不会因为山川的贫瘠、草木的低微而有所偏袒,一视同仁地将生机与希望播撒人间。“惠我”一词,则巧妙地将春风的恩泽从宏观的自然景象落实到个体的感受之上,诗人满含感恩之心,虔诚地领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厚礼。每一丝春风的吹拂,都如同温柔的抚摸,带着泥土的芬芳、花草的馥郁,唤醒沉睡的感官,让荒芜的心田瞬间绿意盎然。春风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更是希望、温暖与爱的象征,它代表着大自然源源不断的给予,彰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紧密而深厚的联系。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尽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不速”与“无私”,皆为偏正结构,从行为状态的角度精准描绘夜月、春风的特性,一个悄然到访,一个慷慨施惠,动静相宜,相映成趣;“到门”与“惠我”,动宾搭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自然主动亲近、恩泽人类的动态过程,赋予自然以鲜活的生命力;“惟夜月”与“有春风”,聚焦核心意象,夜月的清幽与春风的和煦相互映衬,构建起一个宁静而温暖的意境空间,读来朗朗上口,余韵悠长。
深入探究其中的哲学意蕴,此联深刻诠释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它向我们传递出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哲学理念。夜月与春风作为自然的使者,主动叩响人类生活的大门,无私地给予精神滋养与物质生机,这启示我们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以敬畏之心拥抱自然,在自然的怀抱中聆听生命的律动,寻找心灵的归宿。正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俞荔用这副对联,为古老的哲学智慧赋予诗意的表达,让后人在欣赏对联之美的同时,也能踏上回归自然本心的精神旅程,于纷繁世事中,觅得内心的安宁与澄澈。
来源:万龙文化艺术工作室